
勞倫斯·岡薩雷斯是美國《國家地理探險》雜志的特約編輯。有一次,他在舊金山市旁邊的聖莫尼卡山上徒步旅行,途中在一間被廢棄的石屋中休息時,在屋内的雜物中,他發現了一個煙灰缸。這個煙灰缸極像他兒時在外祖母家把玩的那個,它是用陶瓷做成的,極像一條響尾蛇,蛇尾彎曲盤繞成煙灰缸的托盤部分,頭高高昂起。岡薩雷斯正要伸手去抓,這時,它的舌頭向外吐出來,岡薩雷斯吃了一驚,它又一次吐出了舌頭。岡薩雷斯明白,這是一條活的毒蛇,而且,它已經感覺到了自己的存在。于是,岡薩雷斯小心翼翼地後退、撤出石屋。
此後,岡薩雷斯經常反思這件事。他認為這是一個行為指令和意識模型背叛人類的典型實例。自己大腦中根深蒂固的意識模型和似曾相識的行為指令使他對當時所見的事物判斷失誤。在潛意識中,他的大腦已經形成并儲存了一個有關響尾蛇的錯誤的意識模型:它是陶瓷的,響尾蛇是假的,不具有攻擊性。岡薩雷斯對外祖母家的那個煙灰缸的懷舊情感使它在岡薩雷斯的大腦中變成了一個強大而持久的模型;而此前岡薩雷斯又沒有接觸過活的響尾蛇,所以對真實的響尾蛇形成了一個相對較弱的模型。當這兩個模型同時出現在腦海時(大約1/12秒),所見之物就幻化成了意識中之物——岡薩雷斯的大腦選擇了更為強大的意識模型,即把它識别為煙灰缸,而非真實的響尾蛇。
岡薩雷斯認為,另一個讓自己出錯的原因是行為指令。當時,岡薩雷斯急切地希望尋找一點兒紀念品帶回家,這個念頭使他忽略了自己理智上的警覺。其實,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荒山野嶺中,響尾蛇随處可見;而且當時正值山體滑坡,響尾蛇喜歡在這種環境中覓食逃竄的老鼠;還有一個被忽略的、顯而易見的常識:在世界上找到另一個與他的外祖母家的那個煙灰缸一樣的煙灰缸的概率幾乎為零。但是,當時岡薩雷斯的大腦裡隻凸顯出了有強大的獵奇心理的指令——這是一個煙灰缸,我要帶它回家。
作為一位有着豐富的野外生存經曆的學者,岡薩雷斯将自己對人類的意識模型、行為指令與人類命運的探究寫成了《深度生存》一書。岡薩雷斯的研究資料一部分來源于自己的探險經曆;一部分來自于人類所經曆的災難性事件,例如1980年的聖海倫斯火山爆發、2004年印度洋海嘯等。通過對這些事件中人類的意識模型與行為指令的分析,岡薩雷斯認為,人們之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中犯錯,是因為他們通常都犯了一個由個人興趣過于狹隘而導緻的錯誤,因為對相關領域不熟悉,大腦裡就會出現一種紊亂現象。岡薩雷斯還認為,當聰明人幹蠢事時,值得推敲的是他的學習過程,而不是這個人的行為本身。學習過程與學習環境是相輔相成的,一旦環境發生變化,那就得對它重新審視,能根據環境變化做出反應才算大智慧。人體本身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體系,有不計其數的行為指令,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不能為自身所感知。所以,對于人類來說,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同等重要。
在書中,岡薩雷斯描述了意識模型、群落效應、情感系統如何讓人類深陷在與現實環境不相匹配的心理之中,及造成的嚴重後果;告訴人們,自然規則深刻地影響着人類的行為,并揭示了其中的奧秘以及人類行為的代價。
岡薩雷斯以其豐富的閱曆、精準的筆觸、細緻的诠釋将衆多的事件聯系起來。書中涉及的領域廣泛,内容發人深省。全書語言淺顯易懂,生動诙諧。下面是書中的一段,讀者可從中感受到岡薩雷斯的寫作特色。
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嘯發生後,印度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在安達曼群島上,約有250名加拉瓦土著部落人,他們全都在海嘯中存活下來了;而在該島上的900多名現代人卻因海嘯遇難。
加拉瓦人常年赤裸身體,手持弓箭,在森林中活動,他們沒有喪失對自然環境的警覺性,所以能在海嘯中幸存;而衆多具有更高級文明的現代人卻未能幸免。人類曾經是極為小心謹慎的生物,但是,長期安逸的生活環境産生了一個弊端:它使人類的大腦陷入一種麻痹大意、放松警惕的思維狀态。這表明現代人有時已經無助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2004年12月26日的海嘯相關錄像顯示,人們對于所處環境的認知關乎自己的生死存亡。
其中一盤錄像展示了一個人面對洶湧的海浪時的反應:他木然不動,隻是盯着它,直到自己被它卷走。
在另一盤錄像中,記錄的是一些人在槟城海岸上,當大海浪撲過來時,一些人仍然在悠然散步,有些人雙手叉腰輕松地站着,絲毫沒有留意到越來越近的海浪,大家都望着越來越近的浪頭一動不動……當浪頭打到他們、海水漫過了他們的腳踝時,他們還在蹦跳着大笑,最後,海浪把他們拍倒、卷走,這些人才開始尖叫,明白自己估計錯了。
在災難面前,很多本可以逃生的人卻被海水卷走了。他們有些受過高等教育,而且精于世故,這些人有一個強大的意識模型:自己正在享受假日時光。隻有在被海浪拍倒後,才不得不放棄原來的意識模型并改寫相應的行為指令,隻是有時已經錯失良機。
一些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更改自己的意識模型和行為指令的人則幸存下來。岡薩雷斯采訪了一位2004年印度洋海嘯的幸存者,他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與朋友一起在此度假。
聖誕節晚上,他的幾個朋友通宵暢飲,而他卻早早入睡了。第二天早起時,他感覺似乎哪裡發生了地震,他聽到遠處傳來隐約的轟隆聲。加利福尼亞時常發生地震,他對地震的情況很熟悉,這些有關地震的經驗讓他保持了警醒。這個不明确但仍可分辨的聲音推翻了原有的度假行為指令,使他高度警惕起來。在旅館前的海灘上吃早餐時,他非常警醒地四處收集信息,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出了什麼事情。後來,當他看到巨大的潮汐朝海岸撲來,同時,他聽到海水滋滋作響,那些被沖到海灘上的魚在無力地掙紮,風平浪靜後,海水向後退去3/4英尺……這一切足以使他形成一套全新的意識模型和行為指令。他推算出回頭浪将更大,可能會要了自己的命。于是,新的行為指令告訴他要盡快逃命。他沖進卧室,叫醒依然醉卧不醒的朋友們,把他們帶到四樓的陽台上。就這樣,他們避免了這次劫難。
在這部關于人類行為與自然規律之間相互作用、互相影響并産生未曾預料的各種後果的作品中,岡薩雷斯警示人類:如果不關心海洋、空氣以及其它一些看似與生産、生活無關、實質卻至關重要的東西,那麼人類可能真的會嘗到自己種下的苦果,人類在這些方面犯的錯誤代表着進化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地球上最聰明的生物竟然幹出了最為愚蠢的事情。岡薩雷斯認為,未來肯定會發生變化,而這個變化一定來自于人類看待事物方式的轉變。
本書旨在記錄那些塑造人類行為的力量,以及那些對于我們這個世界來說處于根本地位的規律,通過對這些知識的理解,給人們提供一個認清自己以及人類行為的新視野。
徐璐撰稿
《深度生存》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年10月第1版
作者簡介
勞倫斯•岡薩雷斯,美國《國家地理探險》雜志特約編輯,《哈珀斯》、《戶外》等多家期刊撰稿人,已出版十餘部著作。
本書目錄
第1章 與死神擦肩而過
第2章 也許應該少做而不是多做
第3章 誰抹殺了人類天生的警惕之心
第4章 扔掉吧,那些舊有的思維
第5章 不容忽視的群落力量
第6章 别套上情感的枷鎖
第7章 回歸本源
第8章 從反思中赢得改變
第9章 宇宙給我們的啟示
第10章 永恒的深度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