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士是美國心理學先驅,也是美國心理學會12名創始成員之一,他曾于1894年和1904年兩度當選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892年,在他的著作《心理學簡明教程》的結尾部分,他悲觀地把當時的心理學描述為:“一連串未經加工的事實;一些閑言碎語和關于看法的争吵;一些描述水平上的分類與概括;一種認為我們擁有心理狀态并由我們的腦控制這些狀态的強烈偏見:而不是一個如同物理學呈現給我們的法則那樣的簡單法則,不是一個任何結果都可以根據因果關系被推導出來的簡單命題。我們甚至不知道那些原理中的術語是否得到公認,即使我們創造了它們。這不是科學,僅僅是對科學的一種希望。”
然而,一百餘年後,心理學不僅被學術界公認為一門學科,而且從當初叨陪末座、似有若無的尴尬境地逐漸成為當今社會科學中的顯學。1892年,美國心理學會召開第一次年會時僅有18名成員,現在其成員已經發展到了8萬餘名。無論是在學術成果方面,還是在對社會的貢獻方面,心理學都取得了重大進展。這些成果都來源于衆多卓越的心理學家孜孜以求的探索。
在衆多介紹心理學發展曆史上的卓越的心理學家及其重大學術貢獻的著作中,戴維·霍瑟薩爾的《心理學史》以其立場公正、資料翔實和可讀性強見長。
戴維·霍瑟薩爾于1940年出生于英國,完成心理學本科、碩士與博士階段的教育後,從1968年開始其近40年的心理學教學與科研工作。他潛心探索心理學教學的新方法,并緻力于實驗心理學、比較心理學和心理學史等領域的學術研究。
《心理學史》初版于1984年,霍瑟薩爾力求不斷精進,為了保證本書的時效性、學術性和可讀性。此後他又于1990年、1995年和2004年三次将本書修訂再版。
從結構上看,本書共包括15章内容。前3章主要介紹了心理學在被公認為一門學科之前的著名學者及其思想。從第4章至第15章,介紹在心理學成為一門公認學科後出現的著名心理學家及其生平與理論貢獻。由于戴維·霍瑟薩爾的原著隻寫到第13章,而現在中國大陸本科生的心理學史教學内容一般還包括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學這兩部分,所以譯者在翻譯原稿後,又續寫了兩章。
本書全面、系統地回顧了心理學的發展曆程。從古代起源,曆經哲學及17世紀、18世紀和19世紀在生理學和其它生命科學方面的巨大進步,直到威廉·馮特創建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心理學。
由于戴維·霍瑟薩爾長期潛心從事心理學史的教學和教材編寫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在對心理學的大量文獻融會貫通的基礎上,他把心理學的曆史用自己的語言流暢地表述出來。讀者在閱讀這些有關每位心理學家的生平、學術的發展及貢獻的文字時,會由然而生輕松暢快之感。
具體而言,本書有以下特色:
首先,本書提供了大量翔實的史料,系統地介紹了心理學的曆史,詳細介紹了心理學家們的生平、學術貢獻及走上心理學研究之路的曆程。
大部分與本書類似的著作,一般隻注重介紹心理學的主要理論體系以及心理學家代際間的學術傳承關系,便于讀者在宏觀背景下了解心理學思想體系的演變過程。戴維·霍瑟薩爾則采用了傳記體的形式,對推動心理學思想進步和心理學學科發展的卓越的心理學家、其思想和其理論學派進行了生動的論述。霍瑟薩爾既在每個心理學家所處的社會和政治背景下追溯心理學體系的發展,強調這些心理學家對心理學的理論、實證以及實踐的貢獻;又注重細緻描述每個心理學家千差萬别的生活與事業,着力探究他們的生活與工作、成功與挫折。披露了大量的有關這些心理學家的生活細節和職業生涯中所發生的細小又重要的事件,這是其它心理學史著作中難以找到的。
本書文獻豐富,内容翔實,通過不斷更新,囊括了心理學史的新近學術成就和研究成果。霍瑟薩爾在書中選配了不少心理學家們的照片,還有部分圖示,讓讀者在獲得理性知識之餘還能增添一些感性知識。
其次,在評價這些心理學家時,作者堅持公正的立場。既不憚于指出某些聲名顯赫的心理學巨匠的弱點與錯誤,又明确肯定了一些常常被其他心理學史研究者忽視的心理學家群體,為這些弱勢群體正名,還心理學曆史以本來面目。
心理學教科書通常隻記叙心理學家們的成功,鮮有提及他們的過失與失敗的。在本書中,霍瑟薩爾既記錄了他們的成功,也叙述了他們的失敗。目的在于完善心理學的曆史并警示後來者。
在本書中,霍瑟薩爾除介紹了被史學界長期忽略的德國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的心理學家弗蘭茨·布倫塔諾、卡爾·斯頓夫和奧斯瓦爾德·屈爾佩等的學術貢獻外,還着重介紹了女性心理學家和少數民族心理學家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
20世紀20年代,美國各大學授予的心理學博士學位獲得者中,25%為女性。到1993年,這一比例達到42%。許多女性在心理學的新近發展中起了突出的作用。2002年,威廉·詹姆士獎的兩位獲獎者都是女性。該獎項是為表彰為心理科學作出巨大智力貢獻的美國心理學協會會員而設立的。
為了改變女性心理學家在心理學史上被忽視的狀況,霍瑟薩爾在本書中介紹了安娜·弗洛伊德、布魯瑪·蔡加尼克、瑪格麗特·沃什伯恩和瑪麗·卡沃·瓊斯等女性心理學家的學術貢獻。
少數民族心理學家,特别是非洲裔心理學家對心理學的貢獻也長期被大部分心理學史方面的學者所忽視。比如肯尼斯·克拉克,他在種族隔離對黑人兒童教育的影響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研究。1954年,在對布朗訴教育委員會一案所作的判決中,美國最高法院引用了克拉克的這項研究,判決宣布在美國學校中實行種族隔離是違反美國憲法的。1971年,肯尼斯·克拉克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霍瑟薩爾在本書中也用了不少篇幅來介紹這些傑出的非洲裔心理學家。
不少卓越的科學家在回顧其成長的曆程時,往往都感懷在自己人生的某個關鍵時期幸運地遇到了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或讀到了一本合适的、為他指點迷津的書。這部《心理學史》或許也能激發部分讀者學習心理學的興趣,并考慮持續研究心理學這個充滿生機的領域。
本書既可作為心理學領域的師生的教輔讀物;也适合需要快速了解某些重要心理學家的生平與重要學術貢獻,或對心理學學科發展及理論體系形成過程感興趣的學者閱讀。
徐璐撰稿
《心理學史》第4版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1年5月第1版
作者簡介
戴維·霍瑟薩爾,俄亥俄大學心理學教授。他1968年獲田納西大學博士學位後,一直講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心理學史課程及心理學導論課程。他多次獲得教學獎項,并發表了大量關于學習和記憶的論文。
本書目錄
第1章 心理學與古人
醫學的進步:生物學取向
數學的進步:對秩序的尋求
原子論:作為物質的心靈
哲學的進步
古人的重要性
第2章 心理學的哲學與科學前提
第3章 中樞神經系統的早期研究
第4章 威廉·馮特與心理學的建立
第5章 愛德華·鐵欽納與雨果·闵斯特伯格
第6章 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的德國心理學家
第7章 德國和美國的格式塔心理學
第8章 臨床心理學的曆史與精神分析的産生
第9章 達爾文、高爾頓、卡特爾、詹姆士和霍爾
第10章 芝加哥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的機能主義
第11章 智力測驗在曆史上的使用與濫用
第12章 伊凡·巴甫洛夫的研究和約翰·華生的行為主義
第13章 四位新行為主義心理學家
第14章 四位認知心理學家
第15章 人本主義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