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燦爛的傳統文化。其中,儒家、道家與法家對後世影響最大,相對而言,縱橫家的影響較弱。
縱橫是“合縱連橫”之意。《韓非子》有雲:“縱者,合衆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衆弱也。”戰國時期,各國需要通過遊說來解決割據紛争,從事這類外交活動的大多是縱橫學派的謀士。蘇秦與張儀是其中的著名人物,他倆的授業恩師都是鬼谷子。
鬼谷子是縱橫學派的鼻祖。宋朝李昉曾言:“鬼谷先生,晉平公時人。隐居鬼谷,因為其号。先生姓王名利,亦居青溪山中。蘇秦、張儀從之學縱橫之才。”相傳當時的著名軍事家孫膑和龐涓也曾是其弟子。
鬼谷子還是戰國時期的兵家和道家。他兼采百家之長為己所用,繼承了部分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也借鑒了兵家與法家的思想,因此,鬼谷子的思想表現為儒家、道家、兵家和法家思想的融合;他還主張揣測和謀略,重視決策的實用性。《鬼谷子》是其惟一傳世之作;也是戰國時期縱橫家們留傳下來的惟一典籍;還是世界最早的公關理論著作。
鬼谷子的學說很早就流傳于國外,在德國、日本、美國及東南亞都有很大影響。德國著名曆史哲學家斯賓格勒(1880—1936)在其代表作《西方的沒落》中稱道:“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對曆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對當時外交技巧(合縱連橫的藝術)的掌握,必然使他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鬼谷子》全書八千字左右,分上、中、下三卷,共17篇。
上卷共有《捭阖篇》、《反應篇》、《内揵篇》和《抵峨篇》等四篇。
《捭阖篇》提出陰陽權變,是謀士們立身處世、掌握形勢、遊說諸侯的總原則和指導思想。
《反應篇》讨論應如何考察事物和了解别人。
《内揵篇》論述如何靠内心聯結來親近、控制聽者,取信于人主。
《抵峨篇》論述謀士們應如何因勢利導地從事遊說活動。
中卷共有十篇,其中兩篇亡佚。
《飛箝篇》論述如何以飛箝之辭鈎人所好,以鉗制掌握人心。
《忤合篇》論述謀士在遊說活動中應如何處理忤合向背問題。
《揣篇》論述揣測人情的方法和意義,提出要選擇有利時機,通過觀察、詢問、試探等方法,探知對方的好惡欲求。
《摩篇》講述摩意,即琢磨臆測的方法和意義。摩意是揣情的延續,是對所獲信息歸類整理、辨析并準确把握對方心理。
《權篇》主要論述遊說技術,主張說辭要随機應變。
《謀篇》論述計謀的産生、使用,提出計謀貴在奇、陰、隐。
《決篇》論述決策的原則、方法和意義,主張決策要趨利避害,要“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
《符言》講述君主應具備的主位、主明、主聽、主賞、主問、主因、主參、主名等九種權術。
下卷共有三篇。
《本經陰符七術》講述内養三術“盛神”、“養志”、“實意”和外練四術“分威”、“散勢”、“轉圓”、“損兌”,是謀士應具備的基本修為。
《持樞篇》講述人主應如何順應天道,掌控國家運行樞機。
《中經篇》論述内動心計、外以制人的諸種方法,以達到控制别人、壯大自己、成就功名。
從上述各篇的概要可知,該書除集中體現了鬼谷子的縱橫學說外,還包含了豐富的人生哲學、政治謀略、治國治軍之道及修身養性等思想内容。
《鬼谷子》言簡意赅、博大精深。至今,仍以其深刻的思辨性、進取性、實用性,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經營管理、公關、教育和心理學等領域有着重要的借鑒意義。
《鬼谷子》一書中有很多論述溝通的理論與方法的内容。以其中關于溝通的理論為例,讀者可窺一斑。
《鬼谷子》的溝通思想的學術價值主要表現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
作為戰國時期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自然對溝通術有獨到見解。他強調個人利益的存在,認為溝通中必須有效結合個人利益來加強溝通效果;應分析内、外部環境,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分析溝通的程序和方法;這些理論對有效地進行溝通具有借鑒意義。
書中“捭阖”、“反應”、“内楗”、“飛箝”、“忤合”、“揣篇”、“摩篇”、“權篇”、“謀篇”、“決篇”、“符言”等十餘篇中都有論述如何進行有效溝通的内容。
在“權篇”中,有這樣一段原文:
“故與智者言,依于博;與博者言,依于辨;與辨者言,依于要;與貴者言,依于勢;與富者言,依于高;與貧者言,依于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于敢;與愚者言,依于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将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而事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妄。聽貴聰,智貴明,辭貴奇。”
文意是:所以,與智慧的人談話,要依靠淵博的才學;與博學的人談話,要依靠善辯的能力;與善辯的人談話,要依靠簡明扼要的原則;與高貴的人談話,要依靠恢弘的氣勢;與富有的人談話,要依靠高雅的涵養;與貧窮的人談話,要依靠利益的誘惑;與低賤的人談話,要依靠态度的謙恭;與勇敢的人談話,要依靠果敢的氣概;與愚笨的人談話,要依靠直率尖銳的态度。這些都是與人談話的方法,而一般人常常反其道而行。所以,與聰明的人談話,就要讓他明白這些方法;與不聰明的人談話,就要把這些方法教給他,而這樣做是很困難的。所以談話有很多方法,所談之事又會不斷變化。因此,即使整天談論,如果不違背這些方法,就不會把事情搞亂。如果整天遵守這些法則,就不會違背談話的宗旨,所以,就智者而言,重要的是不虛妄。聽話貴在聽得真切;智慧貴在明辨是非;言辭貴在出人意料。
在這段原文中,鬼谷子強調每次溝通都要分析目标人群,研究目标人群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這表明鬼谷子在兩千年前對溝通就有了系統的認識。比與其相似的、卡耐基《人性的弱點》中的理論早兩千多年。
鬼谷子的學說是以實用主義為基調的,它過于講求人在社會中的作用,甚至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明代宋濂曾有言:“鬼谷子所言之捭阖、鈎鉗、揣摩之術,皆小夫蛇鼠之智。用之于家則亡家;用之于國,則偾國;用之于天下,則失天下。”所以,鬼谷子的學說長期為正統學者所擯棄,被貶為詭詐之術。幾乎在曆史中湮滅。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極端功利主義固然應予貶抑。但是也不應為此就全部否定鬼谷子學說的學術價值;而是應當對其去蕪取菁,擇善而從。
徐璐撰稿
《鬼谷子》王立平編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1年1月第1版
本書目錄:
卷上
捭阖第一
反應第二
内揵第三
抵峨第四
卷中
飛箝第五
忤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權篇第九
謀篇第十
決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轉丸第十三(亡佚)
塍亂第十四(亡佚)
卷下
本經陰符七術
一 盛神
二 養志
三 實意
四 分威
五 散勢
六 轉圓
七 損兌
持樞
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