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經典影片《聞香識女人》中,雙目失明的男主角僅靠聞對方所用香水的氣味就能準确判斷其身高、發色甚至眼睛的顔色。那麼,人體的自然氣味是否也會關乎對他人的影響力?
心理學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體的自然氣味确實與對他人的影響力有關。
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蒙奈爾化學傳感中心,約蘭達·馬丁斯與其助理們對人體的天然氣味在社會認知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研究。
約蘭達·馬丁斯與助理們從異性戀男性和女性、同性戀男性和女性這四個分組中采集他們的身體氣味樣本。這些氣味都是這些提供者經過了一個為期9天的處理過程之後被收集的。在這9天的處理過程裡,提供者使用無味的香皂和洗發水,不刮腋毛,不吃大蒜等影響體味的食物,以便收集到提供者純粹的身體氣味。随後,這些提供者連續3天在腋窩下挾入棉墊,并每天更換一次。這些帶有提供者體味的棉墊被放入一個沒有氣味的塑料瓶中。随後,這些塑料瓶被送到不了解這些氣味來源的實驗參與者的鼻子下方,讓他們嗅過這些氣味後,按照從愉悅到不愉悅的程度,對這些氣味的感覺進行評級。
該項實驗的評估結果是,對于異性戀男性、異性戀女性及同性戀女性來說,來自異性戀男性的氣味比來自同性戀男性的氣味更加宜人;同性戀男性偏愛來自于同性戀男性的氣味;與來自異性戀男性的氣味相比,同性戀男性更偏愛來自異性戀女性的氣味。
約蘭達·馬丁斯等人的這項研究成果被新近出版的《心理學無所不在:59個日常生活問題的心理學解釋》一書采納。被該書采用的還有其它50多項與人類日常生活密切關聯的人類行為方面的研究成果,例如,人們對單身人士抱有成見嗎?懷孕時的壓力會影響胎兒嗎?由同性戀撫養的子女會成為同性戀嗎?玩電子遊戲會産生反社會行為嗎?智力水平與長壽有關嗎?演講者在多長時間後會失去觀衆的興趣?電影中吸煙的鏡頭有害嗎?寵物對人類的健康有益嗎?對“9·11”之類災難事件的鋪天蓋地的電視新聞報道會對觀衆的精神造成創傷嗎?這些研究課題的涵蓋面非常廣泛,涉及嬰幼兒撫養、司法心理、日常生活中的焦慮等多個方面。
這些有關人類行為的基本又有趣的問題,在2000年後發表于心理學專業期刊上的研究文章中都能找到答案。
這些見諸心理學專業刊物的研究成果,很好地說明了心理學家們是如何運用科學方法研究心理學問題的;此外,本書中還有臨床心理學實踐的内容,展示了心理學原理應用于臨床領域的方式。讀者可感知臨床心理學家在工作中是如何對人類行為進行觀察、評估及解釋的;也可增加讀者對抑郁、焦慮、病态人格及其它心理學問題的了解。
在寫作方法上,作者以人們日常生活可以感知的事物為切入點,提出與該事物相關的心理學問題;并用淺白易懂的、非專業性的語言來描述與這些問題相關的心理學研究結論,進而依據這些研究成果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從下文中的幾個例子,讀者能夠對作者的行文方式及本書内容有所感受。
“寫作對人類的健康有益嗎?”
研究答案:有幫助。
紐約州立大學的喬舒亞·史密斯和他的同事就寫作對個人身心傷害所産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這些傷害包括一段戀情的結束,深愛的人的去世,或者是遭受了一場事故。在該實驗過程中,在數天内,一組參與者被要求每天花幾分鐘寫出一些自己受到的傷害;另一組參與者則是被要求寫出第二天的計劃。
實驗期截止後,史密斯對實驗參與者進行了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評估測試。生理測試包括了對免疫系統機能的評估;心理測試包括詢問參與者們面對壓力和挑戰時的實際感受。結果表明,寫出自己所受傷害的參與者比僅寫出第二天計劃的參與者生理與心理的機能更佳。
研究者認為,寫出内心的困擾,有助于重新組織思想;有助于在認知層面上處理這些問題;有助于人們從一個新的視角來看待該問題。
“記仇或者不能原諒某人是相對無害的嗎?”
研究答案:不是。
我們都會不時地被威吓、被侮辱、被給予低下的評價、被降低職務、被開除、被責備、被誤解或被所愛的人拒絕。我們可能幾個月甚至幾年内都在内心對加害者恨之入骨。或許還在心裡想“我一輩子也不會原諒他對我做的事。真希望他渾身塗滿糖漿被綁着躺在滿是食人蟻的地上”。
夏洛特·維特威利特和她在霍普大學的同事們用設備測量某些學生的心率、血壓、皮膚濕度以及肌肉張力這些情緒量度标準。在兩個小時的測試過程中,研究者要求學生們回想過去曾經對他們造成傷害并且他們至今也無法原諒的人。在測試的各個時間點上,這些學生被要求想象自己與這些仇恨對象談話,想象自己原諒以及不原諒這些人的情形。
在原諒的情形中,學生們被要求專注于對加害人的理解和同情,試圖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這件事,并且設想以各種方式來表達他們的寬恕。在絕不原諒的情形中,學生們被要求牢記加害人在過去對他們所造成的傷害,在記憶中重現這些事件,并且描述他們對此人的這種仇恨和不願意原諒的感受。
在不原諒情形下,學生們都表現出了明顯的被刺激,學生報告說他們感到更加憤怒、更加激動和悲傷,同時更加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在原諒的情形中,被測試者感覺更加放松和寬容,也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項研究不僅對仇恨或者保持不原諒狀态所導緻的結果提供了答案;該項研究者還推測,如果長時間對一些人懷有仇恨可能會損害人體,造成免疫力下降,同時會産生健康問題;更為确定的是,仇恨似乎使人更易受到憤怒或者其它消極情緒的影響。
“相對于鋒利、具有棱角的物體而言,人類是否更喜歡那些具有曲線的物體?”
研究答案:是的。
哈佛醫學院的摩西·巴爾和奈托·勒塔讓14名實驗參與者者觀察了280對物體。其中半數對為真實物體,另一半為毫無意義的圖形。無論是否為真實物體,每一對中的兩個物體除曲率不同之外其它各種視覺特征均一緻。配對中一方有尖銳的棱角,另一方則具有曲線。例如,在一對比較物中,配對的一方為方形的手表,另一方為圓形的手表。這兩個對象被簡單地并排擺在屏幕中,展示的時間大約8/10秒。根據自己的“直覺”反應,實驗者必須在這不到一秒的時間内指出自己更喜歡兩者中的哪一個。實驗結果非常明确:無論對象是真實物體還是圖形,實驗參與者者都對具有曲線的對象表示出偏好。
雖然,本書探讨的很多問題非常嚴肅,但文風輕松愉快,内容貼近生活,使讀者在閱讀時整個身心都沉浸于其中。
本書既可以作為讀者開展心理學研究的起步導向;又可作為心理學研究前沿的文獻彙集以及普通心理學課程的教輔讀物。
徐璐撰稿
《心理學無所不在:59個日常生活問題的心理學解釋》
新華出版社 2011年1月第一版
作者簡介:
查爾斯·I·布魯克斯,錫拉丘茲大學博士,賓夕法尼亞州維爾克斯-巴裡市國王學院教授及心理系主任。自1975年起,布魯克斯任教于國王學院,1993年獲優秀執教教授稱号。布魯克斯迄今已編寫或輔助編寫40餘部學術出版物。
邁克爾·A·丘奇,邁阿密大學博士,賓夕法尼亞州維爾克斯-巴裡市國王學院副教授。自1976年起,丘奇任教于國王學院;自1980年起,作為持證臨床心理醫生開設私人診所。
本書目錄:
第一部分 性愛,烈酒以及其他刺激的事物
1.人們更偏愛有曲線的物體嗎?
2.人們的鼻子能嗅出美麗嗎?
3.我們形成第一印象有多快?
4.寫作對我們的健康有益嗎?
5.記仇的代價是什麼?
6.性愛和暴力有利于銷售嗎?
7.你能将問題歸結為醉酒誤事嗎?
8.大麻與精神分裂症有關嗎?
第二部分 撫養嬰幼兒
第三部分 警察、盜賊與辯論術
第四部分 記憶力與智力
第五部分 焦慮、壓力與鎮靜
第六部分 七零八碎
第七部分 臨床醫師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