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着“你最後悔的是什麼?”這一主題,比利時的一家報社近年曾對本國六十歲以上的老者做過一次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72%的接受調查者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以緻一事無成;67%的後悔年輕時選錯了職業;63%的後悔對子女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58%的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55%的後悔鍛煉身體不足;55%的後悔對雙親盡孝不夠。
那麼,如何才能使人們在回首過往歲月時,少一些懊悔和歉疚,多一些滿足與欣慰呢?這也是很多學者在持續研究的課題。實例表明,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對人們的生活與事業确實有良好的引導作用。
美國總統克林頓在自己的回憶錄《我的生活》的序言中,這樣寫道:法學院剛畢業時,我還是個小青年,急切地想開始自己的生活。我去買了一本阿蘭·拉金的著作《如何掌握自己的時間和生活》。該書的主要觀點是,我們必須開列出自己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生活目标,按其重要程度依次分為A組、B組和C組;然後,在每一個目标下寫出實現這些目标的具體行動。這本書我依然保存着,距今已近三十年。這個單子肯定還隐藏在某個故紙堆中。而且,A組單子的内容我至今未忘——我要當個好人,娶個好老婆,養幾個好孩子,交幾個好朋友,做個成功的政治家,寫一本了不起的書。
這本使克林頓獲益良多的書,從上個世紀70年代推出,迄今銷量已逾三百萬冊。書中所述的時間管理方法和人生規劃策略,滲透入美國普通民衆的生活,并持續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生活和事業,成為推動美國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理念。許多人由此提高了利用時間的能力,并使自己的人生更為圓滿。
《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一書有很多可取之處。它提供的合理安排時間的方法繁多又卓有成效:用早晨的時間做較有創造性的工作,下午的時間召開會議;每份文件隻處理一次;用讀報的方式讀書;巧用通勤的時間、喝咖啡的時間、等待的時間及睡眠的時間;80/20法則等等。它提出了目标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按照重要性不同列出A、B、C等級的人生目标;每個月重新修改自己的人生目标;把人生目标寫在辦公室的卡片上,每天提醒自己;确保自己每天都會做一些事來推進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該書對目标管理的闡述不夠深入、充分,對目标制定與實施者的精神素質要求缺乏具體論述。
史蒂芬·柯維與希魯姆·W·史密斯合著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如何将個人和組織的價值發揮到極緻》,在一定程度上補足了《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中的缺憾。
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如何将個人和組織的價值發揮到極緻》一書中,作者着重從宏觀視角論述一個成功的實行目标管理者應具有的内在素質,成功的目标管理的三個要素,以及成功的目标管理應有的具體實施步驟。
首先,作者探讨了成功地實現了嚴格的目标管理的人所具備的内在素質。
作者以溫斯頓·丘吉爾、特裡薩嬷嬷等為例,說明這些成功地實現了嚴格目标管理的人都具有堅毅執着、樂觀平和的個性,他們都非常了解自己的真正力量所在,并在自己所努力的領域有所成就。他們都具備一些共同特征:
自我認知:他們知道自己是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長項,自己能完成什麼以及如何完成。基于這種自我認知,他們常常完成了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業。
自我價值的發現:他們找到了自己所服務或關心的對象。
強烈的個人使命感:他們有亟待踐行的構想以及行動的熱情。
堅定的内在素養:他們的字典中沒有害怕,這種自信也許比其它任何事物更有助于他們經受住最嚴酷的考驗。他們始終關注自己是誰,不把自己與他人作比較,也不在乎自己所缺乏的;當周圍的人都失去理智時,他們依然能保持清醒;他們從不随着某個新想法、新機遇或事變而搖擺不定,而是勇往直前、完成自己的使命。
其次,作者詳細地闡述了目标管理的理論框架。
角色、個人使命、主導價值觀這三個元素構成目标管理核心的三角關系。這個三角關系将定義對目标管理者至關緊要的事情。就像三腳凳缺一條腿就不能平衡一樣,這個三角關系需要這三個元素共同參與才能保持結構平衡。
角色
基于我們在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和肩負的責任,我們往往同時扮演多種角色。應當按照這些角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排出順序,當生活中發生與人際關系或活動有關的沖突時,便可依序取舍。例如,一位40歲的男士,他可以身兼兒子、父親、配偶、兄長、作家、教授與小區讀書俱樂部主席等角色。如果他認為配偶的角色在排序上要優先于小區俱樂部主席的角色,那麼,當不能同時扮演這兩個角色時,比如,在同一個時間段裡,既有病妻需要陪護,又有小區讀書俱樂部的會議,他就不難定奪了。
此外,角色的優先順序還可因時而變。在工作日裡,與職業有關的角色是優先的;在周末,與家庭及休閑相關的角色就轉而占據優先位置。在決定排序時,要注意考慮各個角色在自己生活框架中的作用和當時的相對重要性。
主導價值觀
迪帕克·喬普拉是醫學家與人類潛能研究領域的先行者。他曾說:“缺乏價值觀會引起困惑和混亂。價值觀解體的話,任何事情都解體。健康将解體,貧窮将統治富裕,社會和文明将崩潰。當我們關注和重視社會一直珍視的價值觀,秩序代替了混亂,我們心靈深處的潛力将變得所向無敵,能創造心靈所希望的一切。”
主導價值觀是每個人的真正自我的核心,它是每個人生活中最重要、最優先的事情。如果人們的行為背離了自己的主導價值觀,就會引起痛苦;如果人們的行為遵從它時,内心就能感受到平和與甯靜。
每個人的主導價值觀來自各自的經曆,也來自于我們作為人類成員的共同特性,比如,尊重生命、正直誠實、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與相互關愛。
個人使命
個人使命是實行目标管理者的核心生活目的:希望成為怎樣的人,成就什麼事業。一旦有了個人使命就明确了自己最珍視的事務。實行目标管理者的生活就有了緊迫感與神聖感。
對自己生活目标的簡短書面陳述就是個人使命宣言。例如,“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力求盡善盡美”、“對社會有所貢獻”、“在目的明确的生活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個人生活中的所有重要活動和事件都要以個人使命宣言為準繩來衡量。猶如夜航船隻的燈塔,它對學習、生活和事業有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
随後,作者論述了實施目标管理的具體措施——正确的行動以及詳細、周密的計劃。
細讀《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與《生命中最重要的:如何将個人和組織的價值發揮到極緻》這兩本書,感覺前者有如一位賢惠的巧婦,锱铢必較地計劃着使用丈夫交給的家用;後者則是統管全家重要事務的睿智的一家之主,規劃着宏觀大局。
《生命中最重要的:如何将個人和組織的價值發揮到極緻》的主旨是人生規劃。它提供的原則簡單又實用,有助于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充分實現生活的平衡;它指導人們每天按照反映自己生命之最的方式去生活,并由此獲得神奇的内心和諧感,這種和諧感是我們從自己的内在價值觀和真實自我出發采取行動的結果。
對于正在人生之旅艱難跋涉的人們,本書是一本不錯的旅行指南。
徐璐撰稿
《生命中最重要的:如何将個人和組織的價值發揮到極緻》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0年10月第三版
作者簡介:
史蒂芬·柯維,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柯維在楊百翰大學任商業管理和組織行為學教授長達20年。他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一書銷量過億冊,并被翻譯成28種語言出版。他的《領導者準則》也是暢銷書。
希魯姆·W·史密斯,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副總裁。他的著作有:《時間和生活管理十大自然法則》、《鷹栖何處》和《高級時間設計方案使用者指南》等。
本書目錄:
第一部分 了解真正自我的威力
第一章 英雄:了解真正的自我的人
第二章 一百年前他們有更多的時間
第三章 總有一天,我會……
第二部分 發現對你最至關緊要的元素
第四章 無論你是誰,做好你自己的事情
第五章 你的主導價值觀是什麼
第六章 你在生活中的個人使命是什麼?
第七章 最偉大的創造力
第三部分 為自己最珍視的事情而有所行動
第八章 運用内在力量來編制計劃
第九章 讓它成為現實!
第十章 你的信仰窗口中寫着什麼?
第四部分 生命之最——更廣闊的視野
第十一章 機構同樣需要知道自己是誰
第十二章 生命之最:在更廣闊的範圍内創造影響
第十三章 生活不是用混凝土澆築的
第十四章 你的内在回報:過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