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管理的終結:如何引領無序的新世界》
喬·歐文著;仇明璇,季金文,孔憲法譯
商務印書館
以某某的終結作為書名的、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弗朗西斯·福山的《曆史的終結》了,其對自由市場經濟的崇拜達到了極緻,認為沒有什麼體制可以挑戰它。但事實上,這次金融風暴所體現出的災害再次表明,市場體制本身包含着巨大的缺陷。因此,隻要市場體制本身的缺陷不能解決,對其的挑戰就會不斷出現,曆史是不會終結的。
喬·歐文(JO OWEN)的這本《現代管理的終結》指出了科學管理的缺陷,從而提出了現代管理的終結,我們将進入一個新的管理時代。筆者認為雖然科學管理是有着一些缺陷,但是現在就談現代管理的終結可能還為時過早,尤其是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主要還處于從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的過渡過程中,正是管理的不夠科學,才使得我們在組織運營中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按照慣例我們把作者的主要觀點和大家共享。
前言:剖析緣由,何去何從
作者開篇即言:現代管理創造了巨大的社會進步和繁榮,現在卻漸入尾聲。如今,與所有人做同樣的事再無優勢可言。現代管理學尋求普适性真理,最終産生的一緻性卻帶來了自我毀滅。在未來無序的世界裡,我們可以看到五股主要革命潮流。
戰略革命與無序新世界的挑戰
成功法則在非對稱競争中瓦解失效,因為挑戰者不遵守在位者制定的規則。挑戰者按照自己的規則競争,開辟了自己的市場領域。建立了新的細分市場以及研究市場的角度;他們打造新渠道,開發了新的銷售模式。
權力的轉移
我們目睹了權力的四次根本性轉移:從股東轉向管理者、從西方轉向世界其他地方、從生産商轉向消費者、從不熟練者轉向熟練者。權力的轉移任重道遠,它将會永久性地改變我們的商業環境。
知識和公司瓦解
思想和知識相對資本變得更加重要。知識的重要性在于它會迫使公司更加專注于其本身擅長的事情。随着公司圍繞價值産業鍊進行不同分工,他們由高度集中走向瓦解。世界産業鍊中不同環節的高度專業化,給公司内部及公司之間的協調和整合帶來巨大挑戰。
組織和結構的坍塌
傳統的組織結構正在瓦解,内部結構和外部結構都是如此。從内部看,命令與控制功能性組織正在讓位于矩陣式組織;從外部來看,組織的界限正趨于模糊化。
工作方面:自由和奴役
員工不再是完全由強勢雇主擺布的合同工了,他每年在技能、物質、福利和選擇中找到自由。新世界的不确定性同時催生了一種新的奴役:管理者被電郵等技術枷鎖所束縛,被期望一周7天,一天24小時随時待命,獲得了自由和權力,我們需要學習如何使用它。
這場革命被至少五大力量推動着向無序的新世界前進,這五種力量分别是技術、教育、物質富足、全球化和經濟衰退。
第一章 戰略:從遵循規則到制定戰略
偉大的戰略往往簡單,但實現這種簡單卻不容易。過去的簡單法則既有缺陷也很危險。當管理者運用正統戰略學說時,行業興盛則企業興盛,行業不濟,則企業不濟。要成為領軍人物,企業就不能再遵從正統戰略學說了,他們得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新企業和成熟企業的戰略有很大不同。新企業要打不對等之戰,比起強大許多的在位企業,新企業根本無法在同一個層面上與之競争。突破是靠發現取得的,而不是靠設計出來的,是從觀察和解決問題、玩味産品、傾聽客戶中來。新企業的成功是建立在企業創始人的運氣和勇氣之上。而成熟企業則更加規避風險。他們不需要突破型戰略,而是需要集中力量保護好現有資源,然後逐漸成長。
第二章 營銷:從銷售效益到銷售夢想
随着生産者的權力轉移到消費者手中,營銷的重要性日益增長。消費者不再是被動、匿名地接受産品和服務,他們逐漸融入到公司的價值鍊中,按照自己所需幫助公司設計、開發、運送和定制。每個用戶都不是大衆市場中的一部分,而是可以被識别和區分對待的個體。
第三章 權力:轉向一個無序的新世界
所有的革命都與權力有關,管理革命也不例外。舊秩序很簡單:老闆發号命令,工人埋頭苦幹。老闆有頭腦,工人有體力。财富與權力緊密相連,結果資本所有者擁有權力和金錢,而工人一無所有。許多城市都是圍繞企業發展起來的,因此那裡沒有其他就業機會,也幾乎沒有其他維護社會安全的網絡。資本所有者強制性的權力以及通過這種權力所産生的領導力量是極其巨大的。但是現在權力正在發生轉移,權力正在從股東轉向管理者、從西方轉向世界其他地方、從生産商轉向消費者、從不熟練者轉向熟練者。大多數革命之所以危險,是因為它們發生得太快,人們沒時間去反應。而本章中關于權力的革命之所以危險,卻是因為它們發生得太慢,管理革命跟地理遷移一樣,人們最終會見證山的出現和大陸的移動,但卻不可能每天都看出革命帶來的變化。革命帶來危險的同時也帶來機會,我們期待一個大動蕩和創造性破壞時期的到來:舊産業消失,新産業産生。
第四章 财務:從資本資産定價模型到毀滅之路
作者在本章對财務會計、管理會計、預算過程、回報和指标等四個方面在現實中存在的缺陷進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一些替代的原則與方案,并最終總結道:管理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正确對待這些瑕疵。不要依賴于公式和規則,而要依靠判斷。當公式替代了思考,那麼災難會接踵而至。思考的關鍵轉變是要認識到,無論是财務理論還是會計都不能為管理面臨的挑戰提供可靠的答案。如果明智地加以利用,它們可以提供一個平台,供我們深入思考、檢驗假設和探索其他的方法。
第五章 信息:從匮乏到超級通脹
作者舉例說明政府以及企業在IT投資中的巨大浪費,以及在現實中超量的電子郵件和過多的PPT演示,并指出管理者正在面臨的兩個挑戰,一個是如何有效地管理技術,另一個是如何駕馭技術在商業中的應用。作者指出在現代管理學的發展曆程中,我們一直在尋找更多、更好、更快的溝通信息的方式,管理者的願望實現了(依靠信息技術),而他們正因此而受到懲罰。我們從信息匮乏的時代來到了信息泛濫的時代,技術在幫助我們的同時也在傷害我們。
對技術最有效的利用是盡量少地利用它,而不是更多地使用它。技術應該成為我們意願的奴仆,而不是我們的主人。我們已經學會了怎樣創造出色的技術,但我們還沒有學會如何控制它。
第六章 知識:從無知到公司結構
知識呈現給我們一個悖論:論及人類知識的總和,與祖先相比,我們在整體上更聰明,在個體層面上卻更無知。在中世紀,一個受過教育的人大概可以掌握人類知識總和的10%。假定在剛剛過去的300年間,人類知識每20年就翻一番的話,那麼,人類知識的總和增長了30000倍之巨,沒有人能跟得上這個速度。每個人掌握的知識不過是人類知識海洋中的滄海一粟。因此,日益專業化是不會改變的趨勢,公司不能指望在自身所有價值鍊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到專業擅長。通過知識、專注核心能力來構建優勢根本不需要花裡胡哨的理論。
知識創新不再是由公司内部或自上而下進行的一項活動,并非幾個聰明人就能解決公司所有的問題。任何公司或個人都無法憑一己之力壟斷智慧,公司從封閉的整合系統轉變成為開放網絡的一部分,由内而外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第七章 組織: 從遵從到承諾
對卓越的宣揚炒作和現實之間有着巨大差距。《追求卓越》一書中所宣傳的公司中,有許多已經破産倒閉,而其中的房地美在2008年依靠政府一千億美元的緊急援助,才逃過破産的邊緣。在現實中,卓越是一種存在于大師頭腦中的海市蜃樓,過度關注卓越會産生一系列問題。适合與平衡才是重要的。
舊式的成功公式不僅誤導人,而且很危險。僅憑複制公式的點滴以期取得所謂的卓越或優秀,沒有人會成功。作為管理者,我們必須創造自己獨特的成功公式,必須找到在當今的情景中什麼才能發揮作用。比起理論上有效的方式來說,實踐中發揮作用的方式方法更能為人接受。更好的辦法是,我們要讓理論跟随實踐,而不是實踐服從理論。
第八章 變革:為何恐龍不會跳舞
達爾文給出了這樣一條管理提示: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大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适應環境變化的。成功公司往往有一套成功的做事方法,而且很難舍棄或改變,通常直到為時已晚的時候才肯做出放棄,正如獅子和北極熊不能适應彼此的生存環境一樣,多數公司也很難改變新的環境。
管理基本上是關于變化的管理,管理者的職責不是維持現狀,而是要去改進。“無論我們怎樣大刀闊斧地去幹,成敗依然靠天”。恐龍不會跳舞,多數公司也不會改變方向。隻要世界上不發生巨變,成功就會持久存在。但是在新的無序世界中,我們可能需要習慣目睹更多的改變和更多短暫的成功。
第九章 員工:從奴役到自由以及從自由到奴役
統一性和确定性正在被多樣性和模糊性所取代。一些公司甚至沒有固定的辦公位,遭人嘲笑的格子間成為美好的回憶。作為員工,我們陷入了自由和奴役兩股力量之間。在管理革命中,雇員想抛開家長式的雇主強加于他們的一緻性的枷鎖,這個夢想實現了,我們獲得了自由,卻發現責任、焦慮和壓力相伴而來。我們必須依靠自己而不是雇主,要具備可雇傭性,要為自己積攢養老金并管理自我的職業生涯。
在享受自由的同時,我們發現了技術。技術本應該是解放我們的,結果卻把我們禁锢在一個永遠無法逃離的工作世界中,至少在我們的腦海裡是如此。除非我們學會如何應付這個世界,否則自由和技術将會一直奴役着我們。
第十章 管理者:權力和成事
管理者除了需要智商和情商之外,在21世紀還需要政商。政商是關于在組織中成事的藝術,尤其是當管理者發現他們的責任大于權限的時候。政商也指為了達到工作上的正式要求,獲得所需的非正式權力的過程。政商的核心技能包括:建立充滿信任和影響力的網絡;創建聯盟,促使事情成功;應對沖突;制定企業工作議程,以符合自己的要求;處理組織内部的沖突和抵觸;應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為自己尋找适合的任務和項目;發現在企業中生存和成功的真正法則。
管理者雖然還是組織的黏合劑,但不再是單純地連接組織上下層,而是連接權力和影響力網絡,通過他人的作用成事。這就需要一套不同的技能,要對整個權力和影響力網絡的技能進行整合、協調,幫助組織找到最佳解決方案并予以實施。
第十一章 領袖:英雄不再
大多數革命都由領袖帶領,在一些人眼裡,領袖就是領袖,而在其他人眼裡,領袖則是惡棍。但有一點不容質疑,那就是他們改變了世界。然而,商業革命不是領袖的變革,是管理方式的變革,領導力的變革。在這場革命中,我們看到的不是商業領袖邊揮舞革命旗幟,邊宣布世界新秩序的到來,而是陳舊的正統學派讓路于新的領導方式。作者對以下三個方面展開了論述,并各給出了結論。第一,領袖偶像是英雄人物,他們真切地存在,但這種存在不利于組織管理;第二,盎格魯撒克遜的領導學理論行将就木;第三,對領導力的培養開發,尤其是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是種不完整的模式。
本書敏銳地捕捉到了商業世界中的變化,認識到科學管理的局限性。對于戰略、營銷、權力、财務、信息、知識、組織、變革、員工、管理者、領袖等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元素的變化趨勢都進行了深刻地論述,書中還有大量案例和新舊管理的對比圖表,對于我們加深對管理的思考是非常有啟發的一本著作。
圖書情報中心 張力軍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