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新書推介——《資本主義的真相:自由市場經濟學家的23個秘密》

2011-11-24
閱讀:

 

雖然預見到2008年這場經濟危機的經濟學家寥寥無幾,但經濟學家中不乏勤于反思者。猶如雨後春筍般面世的反思這次經濟危機的著作就是一個明證,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張夏準所著的《資本主義的真相:自由市場經濟學家的23個秘密》就是其中之一。

 

張夏準寫作本書旨在告訴世人一些資本主義的真相,讓讀者了解資本主義實際運作的過程,以及如何才能使它更好地運作。他認為資本主義仍然是當今人類創造的最佳經濟制度,他在本書中所批判的是在過去的30年裡主導世界經濟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資本主義。他試圖證明,自由市場理論家傳播的“真理”如果不是一些藏有私心的觀念,就是建立在不嚴密的假設和主觀狹隘的幻想之上的東西。他從理論自身存在的缺陷、理論對經濟實踐産生的負面作用等多種角度,批判了自由市場經濟學理論,建議人們抛棄該理論。他認為,人們對于自由市場經濟學理論的盲目迷戀是世界經濟改革的巨大障礙;變革觀念,創新思維是推動各國經濟發展的首要條件。

 

在寫作方法上,張夏準選擇了23個自己意念中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似是而非的理論,在針鋒相對地予以簡略批駁之後,再通過詳細的資料充分地予以論證。

例如,對自己的“強化教育本身并不能讓一個國家更加富裕”的主張,張夏準這樣論述道:

他們對你說的謊言

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對經濟發展來說是絕對必要的。東亞國家的經濟繁榮與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經濟停滞所形成的鮮明對比就是最好的例證。前者在國民教育方面成就斐然,後者中的不少國家的教育水平則為世界最低。随着“知識經濟”的興起,知識越來越成為創造财富的主要源泉。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開始成為經濟繁榮的關鍵所在。

他們沒有告訴你的真相

目前尚無明顯的證據表明提高教育水平就可以推動國家更加繁榮昌盛。人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實際上與提高生産率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聯系,盡管博學多才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充實和獨立。此外,“知識經濟的興起将極大地提升教育的重要性”這種觀點也是對人們的一種誤導,因為知識經濟這個概念本身就存在問題,事實上,知識始終都是創造财富的主要源泉。但是,随着去工業化和機械化進程的推進,在現在的富國中,越來越多的工作對知識的要求實際上是在逐步降低。盡管人們認為高等教育在知識經濟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與經濟增長之間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因果關系。真正決定國家經濟繁榮的因素不是個人教育水平的高低,而是國家将個人集中到企業中去,并使企業擁有更高的生産率的整合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随後,作者進一步闡釋并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人們普遍認為教育在東亞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1960年,台灣地區的人口的識字率隻有54%,而菲律賓是72%。盡管教育水平很低,但是從那時起,台灣地區等東亞經濟體創下了人類曆史上經濟增長最快的佳績,而菲律賓的經濟表現則較差。1960年,菲律賓的人均收入幾乎是台灣地區人均收入的2倍(200美元比122美元),但是今天,台灣地區的人均收入大約是菲律賓人均收入的10倍(18000美元比1800美元)。同樣是在1960年,韓國人口的識字率是71%,與菲律賓相當,但遠低于阿根廷的91%。盡管識字率較低,但韓國的人均收入增長速度自那時以來一直比阿根廷快得多。1960年時,韓國的人均收入隻相當于阿根廷人均收入的五分之一強(82美元比378美元),現在,韓國的人均收入是阿根廷人均收入的3倍(21000美元比7000美元)。

又如,在1980年-2004年間,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人口識字率提高得很快,從40%上升到了61%,但該地區的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實際下降了0.3%。如果說教育對于促進經濟發展極為重要,那麼這種情況就不應該發生。

教育對促進經濟增長明顯缺乏積極作用,其實是一個普遍現象。在2004年發表的一篇廣為引用的文章《教育的作用都哪兒去了》中,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蘭特·普裡切特分析了1960-1987年間十幾個富國和發展中國家的數據,同時回顧了過去大量類似的研究,他的結論是:沒有證據支持教育水平提高導緻經濟增長加快這一觀點。

有人或許會認為,盡管經濟發展不一定需要受過更好教育的普通工人,但是,高端經濟發展還是需要更多的高學曆人才。那就以瑞士為例。瑞士是當今世界少數幾個最富有、最工業化的國家之一,但是,令人吃驚的是,它的大學入學率在富國中是最低的——實際上到目前為止一直都是最低的,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它的大學入學率隻相當于其它富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直到1996年,瑞士的大學入學率仍不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平均水平的一半(16%比34%)。

在分别論證了自己選擇的23個論題後,張夏準就“如何重建世界經濟”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第一,資本主義制度,我指的是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是所有經濟制度中最糟糕的。我們需要引入一個具有更好調節功能的資本主義制度。

第二,2008年的經濟危機顯示,人類的客觀判斷能力的确是有限的。隻要我們繼續允許無限制的“金融創新”活動,我們的調節能力将永遠落後于我們的創新能力。有關部門需要對金融公司内部的“專家”設計的每一種新的金融工具及其影響進行認真評估,而評估的基本依據就是從整體和長遠的角度判斷其對我們金融系統産生的風險和收益如何,而不是金融公司短期利潤的大小。而且,我們應該在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達到更好的平衡。

第三,在承認我們不是無私的天使的同時,我們應當建立一種能夠使人們揚善抑惡的制度。該制度既認真對待物質财富問題,但又不允許對物質财富的追求變成人類的唯一目标。同時,世界經濟體系需要更加偏向發展中國家,以便為它們提供更大的政策空間,讓它們實行更符合自身國情的政策。

第四,我們不應當再相信這句話:老天爺是公正的,人們最終會得到“應有的”報償。我們不僅要提供平等的機會,還要通過改變股票市場規則和法人管理制度,限制暴富的産生;通過發放失業救濟金和再培訓津貼等方式,給弱勢群體以切實的幫助。

第五,我們需要認真對待“制造商品”這件事。無論知識經濟聽起來多麼美妙,但人類不可能依靠思想而生存下去,制造業仍然至關重要。我們需要重新設計工業政策,以促進那些能提高生産率的關鍵制造業的發展。

第六,政府需要變得更大并且更積極主動。假如能夠妥善設計與執行,政府幹預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增強經濟活力。實際上,所有今天的富國都是在過去使用了政府幹預手段之後富裕起來的。

 

本書通俗易懂,但不屬經濟學入門教科書。其中探讨的問題涉及範圍廣,理論性強,作者對許多人們早已接受并被高級經濟學教材視為定理的經濟學理論提出了質疑,内容與“經濟學簡述”、“經濟學入門”大相徑庭。因此,本書的内容要比這些高級經濟學教材更深入。适合經濟類的高年級本科生及研究生閱讀。

 

徐璐撰稿

 

《資本主義的真相:自由市場經濟學家的23個秘密》 新華出版社 2011年6月第1版

 

作者簡介

張夏準,英籍韓裔,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發展經濟學專家。2003年獲綱納·缪達爾獎,2005年獲華西裡·列昂惕夫獎。另著有《富國的僞善:自由貿易的迷思與資本主義秘史》和《富國陷阱:發達國家為何踢開梯子》。

 

本書目錄

秘密1 根本就沒有自由市場這回事

秘密2 公司不應當根據老闆的利益運作

秘密3 富國中大多數人的實際回報都高于其應得的水平

秘密4 洗衣機對世界的改變要大于互聯網

秘密5 如果你把别人想得最壞你就會得到最壞的結果

秘密6 宏觀經濟穩定并沒有使世界經濟更穩定

秘密7 奉行自由市場政策很少會使窮國變富

秘密8 資本也有國籍

秘密9 我們還不是生活在後工業時代

秘密10 美國的生活水平并不是世界上最高的

秘密11 非洲并非注定欠發達

秘密12 政府可以決定誰是赢家

秘密13 讓富人更富并不能讓其餘的人更富

秘密14 美國高管的薪酬都高得離譜

秘密15 窮國的人們要比富國的人們更具創業精神

秘密16 我們還沒有聰明到可以讓市場決定一切的程度

秘密17 強化教育本身并不能讓一個國家更加富裕

秘密18 對通用汽車公司有利的事情不一定對美國有利

秘密19 我們一直都是生活在計劃經濟中

秘密20 機會平等并不一定公平

秘密21 大政府可以讓人們對改變現狀持更加開放的态度

秘密22 金融市場的運作應當更加低效而不是高效

秘密23 制定好的經濟政策并不一定就需要優秀的經濟學家

結論 如何重建世界經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