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每月一讀——《怪誕行為學2:非理性的積極力量》

2011-03-11
閱讀:

《怪誕行為學2:非理性的積極力量》

丹·艾瑞裡著,趙德亮譯

中信出版社

作為知名的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裡在《怪誕行為學》熱銷全球之後,又推出了其姊妹篇《怪誕行為學2:非理性的積極力量》,此書為非理性正了名。在日常生活中以及理論研究中,“非理性”一詞帶有貶義,輕則指錯誤,重則為愚蠢,甚至有瘋狂的含義。但是作者認為非理性力量可以讓我們适應新的環境,信任别人,樂于不斷努力,熱愛自己的孩子;非理性也是人性的基本組成部分,而且有着其有利的一面。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人們在工作環境中的行為,第二部分則是探讨人際關系的行為。

第一部分 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徹底颠覆職場中的既定邏輯

第一章 金錢的誘惑:為什麼巨額獎金帶不來高業績?

作者首先質疑激勵與業績存在的正相關關系,認為激勵與表現呈倒U型關系,并使用了許多有趣的實驗證明這種關系的成立。作者認為金錢對人的激勵可能成為雙刃劍。需要認知能力的工作,業績與較低或中等數額的獎金挂鈎會起作用。如果獎金金額太高,會使人過度關注獎勵,從而分散他們的精力,造成壓力,到頭來反而可能降低他們的業績。

第二章 工作的意義:從樂高遊戲中,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麼?

傳統經濟學關于勞動的模式總體上是把員工與迷宮裡的白鼠同等對待:假定工作是痛苦的,所有人都不得不用勞動換取食物,但都想幹活越少越好,吃飽肚子以後閑暇時間越長越好。但是如果勞動給我們帶來生活的意義,人們需要工作,這一現象說明了什麼?生産力與工作積極性,人生意義之間到底有什麼關系?作者根據他的觀察以及所設計的實驗想要闡明現代的人們對于工作更加看重通過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以及工作本身的意義。

第三章 宜家效應:為什麼我們會高估自己的勞動成果?

作者闡述了根據宜家效應作出的推斷,投入勞動越多,凝聚的價值越高,感情就越深。作者通過實驗展示了人類努力的四條重要法則:

1. 我們對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僅給它帶來改變,也改變了自己對它的評價;

2. 付出越多,産生的愛戀越深;

3. 我們對自己的作品估價過高,這一偏見深入骨髓,誤以為别人也和我們的看法相同;

4. 如果付出巨大的努力仍然沒有獲得成功,我們就不會感到過多依戀。

第四章 自我的偏見:為什麼“我”的點子比“你”的要好?

“孩子是自己的好”這種偏見存在于各個領域。這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從正面看,如果你理解在工作和思想上投入了時間和精力可以引發專屬感和自豪感,你就能鼓勵自己和他人懷着更大的興趣投身到目前的工作中。從負面看,如果有人懂得操縱别人的專屬,就可以讓别人心甘情願地為他做事。

第五章 報複的本能:為什麼我們尋求正義和公平的對待?

作者通過文學作品、自身設計的實驗等多種途徑證明信任和報複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即使從理性計算,報複是非常不劃算的行為,但是我們依然會實施。

作者在第一部分所提出的觀念,我們許多人可能都能感同身受,甚至這些觀念有些老生常談,但是作者能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去證明這些觀念,讀後還是讓人們大開眼界。

第二部分 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挑戰生活中的常規

第六章 适應的法則:如何提高我們的幸福生活指數?

人們對于周圍世界進行觀察與學習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适應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新事物過濾器”,它能夠幫助人們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正在發生的變化上,預見到可能帶來的機會或招緻的危險。适應能力讓人們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發現重要的變化并加以處理,同時忽略那些非重要變化。

作者通過自身經曆首先探讨了疼痛忍耐量的問題,提出疼痛耐量取決于痊愈的希望,而那些身體受到永久傷害的人,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們也慢慢适應了新的狀态。

在适應方面,大家就像溫水中的青蛙。我們的任務是弄清楚适應性如何在我們身上起作用,因而可以利用有利的一面,防止不利的一面。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測量水的溫度。如果水太熱了,我們必須跳出來,我們必須跳出來,尋找一個清涼的池塘,找到并且享受生活的樂趣。

第七章 美麗的标準:你會選擇誰做你的終身伴侶?

“門當戶對”或者“同征擇偶”是婚姻市場的一個基本規律。美貌、金錢、權力、幽默感都能成為同征擇偶的重要條件。作者提出,美貌比其他優點更容易決定一個人在社交金字塔中的位置與同征擇偶的潛力。因此作者開始關心“美學缺憾者”們應該如何确定自己的約會對象問題。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安排,他發現這些人更加注重其他品質。“說到底,假如青蛙變成了王子,他會與其他王子一樣渴望把美貌作為選擇戀人的主要标準”。不管我們對美貌的重要性作出何等評價,調整側重點的過程很顯然會幫助我們完成适應。到頭來,我們都必須平靜地對待我們是誰、能夠做什麼,歸根結底,隻有适應與善于調整才能使人更幸福(中國人所謂的你要認命,大緻與他的邏輯是一樣的)。作者還通過自身的經曆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有得到幸福的機會。

第八章 市場的失靈:為什麼在線約會比不上媒妁之言?

作者先是對目前剩男剩女現象以及産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進行了初步分析,并大膽提出了利用行為經濟學解決擇偶市場失靈的問題。作者認為人們設計有形産品的時候,設計者能夠把人的身體局限考慮在内,他們明白人類能做到什麼,做不到什麼,但是人們在設計無形産品,例如醫療保險、儲蓄計劃、在線約會等市場的時候容易忘記人類有生俱來的局限。我們必須記住大多數人都是容易犯錯誤,缺乏遠見,懷有報複心,喜怒無常,心存偏見的,如果在線約會網站能夠進行充分兼容的人性化設計,不僅能一炮走紅,而且會幫助那些實實在在、有血有肉、情投意合的人們早日結成連理。

第九章 感情的偏好:為什麼我們選擇幫助某個人,卻漠視許多人的痛苦?

作者使用聲情并茂的手筆描述了一個18個月大,名字為傑西卡的小女孩不小心掉入井中,這個營救過程如何被所有媒體以及全體美國人關心,以及這個家庭如何受到同情。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發生在1994年的盧旺達種族屠殺,超過80萬人,在100天慘遭殺戮,但是沒有幾個美國人關心這個事情。作者随即引用斯大林的話“一個人的死亡是悲劇,但是100萬人的死亡不過是統計數據”。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呢?作者試圖用他慣用的實驗看看這是怎麼一回事情。

通過實驗,作者證明,我們願意付出金錢、時間和努力幫助可識别的受害者,但面對“統計數字”的受害者卻不采取行動。造成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有三種。第一,你需要與受害者接近,心理學家把這種因素稱作“密切度”;第二種因素叫做“生動感”;第三種因素心理學家稱作“杯水車薪效應”。

第十章 短期情緒的長期效應 為什麼我們常常感情用事?

作者使用自身的親身經曆講述了情緒在決策中起的作用,是的,我們沒有絕對的辦法可以控制感情用事。作者更加關心的是感情用事之後,對我們以後的行為是否帶來影響。作者使用了自我羊群效應和情緒層疊兩個概念說明,短期情緒能帶來長期效應。

如果我們看到自己曾經作過的某個決定,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個決定有道理,于是我們就照此辦理。我們把這一過程叫做自我羊群效應,因為它與跟随别人在形式上相似,隻不過我們跟随的是自己過去的行為。

在理想的世界裡,人們應該會記住,在情緒影響下決定的行為像傻瓜一樣,因此,應該認識到沒有必要繼續那樣做。不過現實是,人類對自己過去的感情狀态總是記不住,但是,我們卻能記住自己作過的決定。由此,我們把同樣的決定一直重複下去。這個就是作者稱為情緒層疊。

第十一章 非理性的教訓:為什麼一切決策都需要檢驗?

作者通過自身在醫院治療過程中的經曆,給出一個經驗教訓。作出利益攸關、改變生活的真正重大決定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都容易受到形形色色、難以克服的一系列決策偏見的影響。這些偏見比我們知道的多得多,光顧我們的機會也比我們意識到的多得多。因此任何決策都要不斷接受檢驗。如果我們學會質疑自己,挑戰自己的信念,就可能真正地發現我們什麼時候會出錯,錯在哪裡,并且改善我們的愛情、生活、工作、創新、管理和治理的方式。

作者在本書的最後結語處寫道“我希望你喜歡這本書,同時熱切地希望你能夠懷疑自己的直覺,自己展開實驗,力求更好地決策。提出問題,不斷探索,刨根問底。對自己的、公司的、雇員的、其他公司的、政府部門的、政客和政府的行為都問個為什麼。如果這樣做了,我們都可以發現克服自己某些局限的方法,社會科學的偉大希望也就在這裡”。

作者的語言還是那樣風趣、幽默、所舉的事例也貼近你我的生活,他的各種實驗更是充滿了奇思妙想,對于開闊我們的思維,檢讨我們的管理和生活一定會有幫助。

圖書情報中心 張力軍執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