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明尼阿波利斯、東京、博洛尼亞和柏林出生的女孩很可能有一半将作為百歲老人慶祝22世紀曙光的來臨。”2000年夏,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統計研究所董事詹姆斯·沃佩爾這樣預言。
沃佩爾的這個預言并非無稽之談。他和他的劍橋大學的同事詹姆斯·厄彭在研究中發現,自1840年以來,發達國家的人口壽命一直保持在每10年增加2.5年的顯著增速,沒有減弱的迹象。
面對即将到來的老齡化浪潮,很多相關問題有待經濟學家們研究:各國的醫療與社會保障系統能夠為日益龐大的退休人群提供舒适的退休生活嗎?這種日益臨近的人口結構變化趨勢,對全球的就業将産生什麼影響?對經濟和資本市場會産生什麼影響?怎樣構建資産組合以應對即将到來的變化?
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随着“嬰兒潮”中出生的人們退休,社會保障制度将破産,個人養老金系統将被颠覆,資本市場也将發生混亂。在他的新作《投資者的未來》中,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傑裡米·西格爾闡述了他對這些問題的獨到見解。
作為長期研究資本市場理論與實務的專家,在書中,西格爾從汗牛充棟的資料中恰到好處地選取了最能論證其觀點的過往事例與投資收益率曆史數據,從曆史的角度縱向比較美國數十年來各個産業的投資收益率,從全球化的角度橫向比較同一時期不同國家和不同投資工具的投資收益率,清晰地向投資者闡述了他對最有效的投資策略的見解;西格爾還着重分析了在未來的老齡化浪潮沖擊下,因經濟增長趨勢與經濟架構的變化而産生的投資區域和行業分布的變化;并對一些似是而非的傳統理念提出了質疑。
在本書中,西格爾分五個主題來闡述他的觀點。
首先,西格爾提醒投資者應該留意“增長率陷阱”。
在研究中,西格爾發現投資者癡迷于“增長率”——尋找依靠科技創新刺激業績增長的高新技術公司、追逐擴張型産業、投資于快速發展的國家,其結果常常導緻資本的虧損。
西格爾的研究成果顯示,從曆史資料看,業績最好的投資往往出現在正在萎縮的産業和發展緩慢的國家。高增長率或預期将出現的業績高增長會吸引投資者購買定價過高的股票,這本身就可能成為投資陷阱——誘使投資者為那些銳意創新并帶動經濟擴張的産業和公司付出過多的資金;而那些在低速發展甚至萎縮下滑的産業中曆久彌堅的公司,它們提供的投資收益超過了“勇猛進取”的後來者。許多被認為已經過時的産業部門,如鐵路和石油,其回報超過了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
其次,西格爾認為,投資者對于新事物極易盲目樂觀,并高估了它們的價值。
以2003年的納米技術熱潮為例,當時,納米技術被認為是下一個能夠使世界發生巨大改變的新技術,它向人們承諾“可以制造出能夠安裝在針尖上的超級計算機和比一個人體細胞還小的醫用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治療癌症、感染、動脈堵塞,甚至能夠消滅衰老。”
在這股“納米”熱潮中,美國的納米基因公司每季度收入隻有170萬美元而虧損超過700萬美元,2003年3月其股價是一美元,而到2004年初,其股價卻飙升達14.95美元。當時,類似的故事俯拾皆是。
縱觀資本市場的發展曆史,與“納米”熱潮相似的還有互聯網泡沫、石油泡沫和高科技泡沫等。正如艾倫·格林斯潘在2002年8月的一次演講中所言:“要想明确地判定一個泡沫是很困難的,除非它用破滅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因此,明智地避開泡沫的威脅,是對資本市場從業者判斷力的一大挑戰。
西格爾論述的第三個主題是:什麼是股東價值的源泉?
西格爾在研究中發現,從1871-2003年,除去通貨膨脹因素後97%的股票收益來自于再投資的股利,僅僅3%來自資本收益。
如果在1871年把1000美元投資在股票上,到2003年年底,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後,其價值近800萬美元;而如果沒有進行股利再投資的話,其價值将不足25萬美元。
西格爾認為,近10年來,投資者尋求資本利得,輕視了股利;但是,股票收益的曆史揭示了現金股利的重要性。股利不僅在資本市場蕭條時能保護投資者;而且當資本市場複蘇時,它能極大地提高資本收益率。
西格爾在本書中的第四個研究主題是:人口危機和未來全球經濟強國的轉變。
在逐一分析了現有的應對老齡化的方案中的缺陷後,西格爾認為,嬰兒潮出生的一代的更多儲蓄、發達國家生産率的提高以及移民的增加都不能單獨解決老齡化的問題;但是,未來有一種發展将對抗并壓制老齡化浪潮——發展中國家快速的經濟增長。中國、印度以及其它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發展确實可以為老齡化國家提供足夠的商品和服務;發展中國家的年輕人,将是那些生産商品和購買美國、歐洲和日本退休人員金融資産的人。
他把該方案稱為全球化的解決方案:溝通方式的革命和互聯網的發展,導緻信息、知識和觀念在大量人口中擴散,将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迅速的經濟增長的基礎。
在曆史上,交流方式是影響經濟增長和國民财富的重要因素。全球化的網絡是開啟全球化解決方案的鑰匙,這一交流方式的革命使世界經濟前景變得光明。以全球互聯網絡為代表的通信革命已經為世界經濟的迅速增長搭好了舞台。
在最後一個部分,西格爾闡述了他對老齡化時代的投資組合的策略的構想。
他認為,在一個大範圍基礎上達到投資多樣化是從全球經濟增長中獲得收益的關鍵。未來将屬于全球市場經濟,利潤将流向那些能夠抓住這次增長機會的公司。投資者應該将資本投入國際市場裡運作,不必在意公司的總部設在哪裡。
在構建投資組合的策略上,西格爾将其研究成果概括為三大要素:
股利:購買那些擁有可持續現金流并将其以股利形式返還給投資者的股票。
國際化:建議投資者将資産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一個指數化的世界投資組合裡。那些為全球經濟做出貢獻的公司對投資者特别有吸引力。公司的管理質量和在核心競争力範圍内發展産品的能力永遠都是決定投資者成敗的關鍵因素。
估價:積累那些相對于其預期增長而言有着合理價格的公司股票,避免首次公開發行的股票、熱門股票和其它被普遍認為“必須”投資的公司和産業。
西格爾的這五個研究主題是緊密圍繞着老齡化與資本增值這兩大核心展開的,所以,全書形散而神不散;作為一位在金融領域理論與實務兼修的資深專家,西格爾在書中将嚴謹的資本市場的理論與對資本市場的客觀狀況的洞察妥善地聯系在一起。
本書視角獨特,不乏真知灼見;分析論證邏輯嚴密,行文深入淺出、言簡意赅;雖然探讨的問題很多,卻繁而不亂,井然有序。值得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士借鑒。
徐璐撰稿
作者簡介
傑裡米·西格爾,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他是投資領域的權威,美聯儲及美國諸多投資機構的顧問。他在《華爾街日報》、《巴倫》、《金融時報》等主要的财經媒體上發表過多篇文章。
附:本書目錄
第一部分 揭開增長率陷阱的面紗
第1章 增長率陷阱
第2章 創造性的毀滅還是創造被毀滅
第3章 曆久彌堅:尋找旗艦企業
第4章 增長并不意味着收益:投資快速增長部門的誤區
第二部分 對新事物的高估
第5章 泡沫陷阱:如何發現并規避市場狂熱
第6章 投資新中之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第7章 資本貪婪者:作為生産力創造者和價值毀滅者的科技
第8章 生産效率與利潤:在失敗的行業中取勝
第三部分 股東價值的源泉
第9章 把錢給我:股利、股票收益和公司治理
第10章 股利再投資:熊市保護傘和收益加速器
第11章 利潤:股東收益的基本來源
第四部分 人口危機和未來全球經濟強國的轉變
第12章 過去僅僅是個序幕嗎?股票的過去和将來
第13章 不能被改變的未來:即将到來的老齡化浪潮
第14章 克服老齡化浪潮:哪些政策有效,哪些政策無效
第15章 全球化解決方案:真正的新經濟
第五部分 投資組合策略
第16章 全球市場與世界投資組合
第17章 未來策略:D-I-V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