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深刻的社會與經濟變革,一位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曾說:“哲學家隻能用多種方式解讀世界,但重點在于改變世界。”二百餘年後的今天,人類智慧寶庫中的利器——經濟學——不但用多種方式解讀着世界,而且也極大地改變了人類所生活的世界。
亞當·斯密開創的這一學科,有如水銀瀉地一般,以其驚人的速度滲透到了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法律學、金融學、政治學、曆史學、社會學、環境學、宗教學及體育學等等,例如,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裡·貝克爾就将種族歧視、教育、婚姻、家庭組織與藥物成瘾等納入了其研究範疇。衆多的經濟學家中,雖然不乏熱衷抽象思維者——他們更樂意緻力于研究抽象的數學模型和撰寫深奧的學術論文;但也有一些經濟學家既關注理論問題,又将他們的智慧用于改進民衆的生活質量,幫助民衆更好地做出有益于增進健康、财富和快樂的選擇。馬克·史庫森教授的著作《當生活遇見經濟學》就是這方面的一個範例。
馬克·史庫森,喬治·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博士,曾經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經濟學。在經濟學、金融學,以及管理學領域研究成就頗豐,著作多達25本。從1980年開始,史庫森先生還擔任《預測與策略》雜志的主編、中央情報局(CIA)的經濟分析師以及《福布斯》雜志的專欄作家。他還曾任紐約經濟學教育基金會(FEE)的主席。現領導着格蘭瑟姆大學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管理學院。
由于馬克·史庫森兼備經濟學的深厚學養與紮實的寫作功底,本書明白曉暢又言簡意赅,向讀者清晰地轉達了一位資深的經濟學專家對現實世界的專業解讀。從“智利如何實現勞資變革”一章,讀者可以有所領略。在書中,馬克·史庫森這樣寫道:
20世紀50年代,在西奧多·舒爾茨和阿諾德·哈勃格爾的帶領下,芝加哥大學為來自智利天主教大學的學生開設了一個獎學金項目。數十位來自智利的學生成了米爾頓·弗裡德曼、喬治·斯蒂格勒以及芝加哥大學其他知名經濟學家的門生,開始學習研究市場和資本主義民主的優勢。學成回國後,他們在國内開展了一系列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其中包括在全球首次将退休金項目私有化。退休金私營化改革在智利取得了巨大成功。現在,全世界有30餘個國家在仿效智利的做法,将他們原來的社會養老金系統改為真正持續增長的私人養老金賬戶。大部分發達國家,包括美國,也正在讨論是否要采用智利的養老金模式。
這些用西方經濟學理念武裝起來的智利改革者,用将個人的收益和貢獻挂鈎的責任原則取代原來采用的“離職支付式”。在新的社會養老金體系下,雇員投資的貨币将進入個人賬戶,由自己擁有。雇員被要求将工資的10%放進該系統的賬戶,而且可以在以後自願将這個投資比率升至20%。和其他國家一樣,該定期繳費可稅前扣繳,而且私人賬戶中的收益在退休取出來之前也是免稅的。當雇員到了退休年齡,他可以通過指定的保險公司,将賬戶中的資金轉到自己的養老金賬戶中,該保險公司會在以後的時間裡,定期從賬戶中支付一定的金額給該雇員。
該計劃從1981年5月1日起在智利正式實施,使智利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将社會保障私有化的國家。此後,智利的社會發展證明,該計劃促進了智利資本市場的成熟,刺激了經濟增長。
在該章中,作者用不長的篇幅,清晰地介紹了一個卓有成效的、用經濟學的智慧改善了國家與國民的經濟狀況的實例。在本書中,作者對大學捐贈基金的保值、增值問題;在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兩種不同的經濟形勢中,黃金的價值變化及功能;20世紀30年代那樣的大蕭條是否還會出現;宗教競争是否能促進各個教派間的和睦相處等現實生活中衆多的、令人困惑的問題,也給出了獨到而詳盡的分析。
在《當生活遇見經濟學》一書中,馬克·史庫森教授着重闡述經濟學家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這是本書的獨特之處。本書在國際貿易協定、物價指數、貨币和财政政策、反壟斷等經濟學的傳統命題上着墨不多,而是提供了大量案例,向讀者展示經濟學是如何解決個人、社會乃至國家的問題的。這些問題包括局部的以及國家全局的,涉及交通運輸、經濟增長、環境保護、犯罪控制、醫療保健、養老金計劃、恐怖主義,以及如何獲得幸福感等等。作者把全書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涉及個人理财。在這部分的開頭,作者重點提到了理查德·薩勒、羅伯特·希勒、傑裡米·西格爾等行為經濟學家新近的創新性貢獻,這些成果改善了人們的财務狀況,增加儲蓄,減少負債,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作者也提到了智利的私有化公共退休金系統,以及美國和其他國家是否應該采取措施,從根本上變革他們的社會保險計劃等問題;還對一個令人着迷的經濟學研究的新領域——“幸福”經濟學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關于經濟學對企業管理和會計學的影響,介紹了“經濟附加價值”這一概念,它是經濟學家用來測量投資價值和公司經營狀況的一個創新貢獻。作者還講述了一位企業家借助一些優秀學術型經濟學家的思想,成功地把他父親留下的一個小小的煉油廠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持股企業的曆程。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向讀者展示了經濟學家取得的一些令人興奮的成就,主要涉及道路擁堵、醫療保健、公共教育、犯罪以及其他公共領域裡的熱點問題;作者還提到了一些經濟學家在拍賣設計領域取得的一些重大的成果,比如,如何在谷歌、eBay及政府機構的拍賣活動中,實現買賣雙方雙赢;如何應用經濟學原理協助破解疑案。
第四部分主要是關于經濟學家如何成功地解決極度貧窮、不平等、污染、全球變暖、人口增長、全球化、軍事沖突以及宗教戰争等國際問題。作者介紹了在一些國家實行的單一稅改革的新進展;對發端于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自由度指數”這一研究領域進行了綜述;對“宗教和經濟學”這一研究課題,作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
第五部分重點講述預測未來的新方法。作者就“另一場大蕭條可能來臨嗎?”和“消費者開支真的是一個最合适的先行性經濟指标嗎?”等問題一一予以剖析;并用了一章的篇幅探讨與黃金相關的問題,作者認為:黃金在現代社會已經越來越重要,它是顯示全球經濟是否穩定以及是否發生通貨膨脹的獨立指示器;從長期來看,黃金具有穩定的購買力——黃金的保值能力以及長期内對商品和服務不變的購買力。
在通讀全書後,讀者将不再把日常生活與經濟學割裂開來,而會在兩者之間建立起千絲萬縷的聯系。書中的不少實例反複說明了同一個道理:借助經濟學理念的正确引導,生活能更美好;紛繁複雜的生活為經濟學提供了拓展的空間和展示自身價值的舞台。雖然本書并非字字珠玑,但确實能使初涉經濟學領域的讀者耳目一新,對他們具有很好的啟迪作用。
徐璐撰稿
附:本書目錄
第一部分 個人理财:賺錢、儲蓄、投資和養老
第1章 一個可以讓你輕松擁有三倍于現在儲蓄率的方法:900億美元的機會
第2章 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你能戰勝股市嗎?
第3章 是的,你可以打敗市場……隻要承擔很小的風險
第4章 高回報率的投資:耶魯捐贈基金的經驗之談
第5章 智利如何實現勞資變革
第6章 社會保障制度亟待改革
第7章 從社會保障賬戶中每月拿到4000美元?
第8章 私人部門是如何解決養老金問題的?
第9章 幸福的四大源泉:金錢是其中之一嗎?
第二部分 經濟學家進入公司董事會
第10章 用EVA提高投資回報
第11章 路德維希·馮·米瑟斯如何協助創造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公司
第三部分 解決國内的問題
第12章 看呐,夫人,沒有堵車!
第13章 病人的權利:以消費者為主導的新醫療計劃
第14章 回到最基本的問題:競争進入教室
第15章 芝加哥槍械秀
第16章 經濟學家的拍賣發燒症
第17章 如果你用私有化的方式建立它……他們就來了:體育場的經濟學
第18章 誰是亨利·斯皮爾曼:偵探小說的經濟學
第四部分 解決國際性問題
第19章 生态經濟學讨論:是憤怒的星球還是美麗的世界?
第20章 人口爆炸:經濟學家參與馬爾薩斯大讨論
第21章 私人部門解決極度貧困的辦法
第22章 貧窮和富裕:印度與中國香港
第23章 亞洲經濟奇迹的真相
第24章 埃及人到底怎麼了?
第25章 愛爾蘭的經濟奇迹:我們能發展得更快嗎?
第26章 邊際稅收革命:拉弗曲線走向全球
第27章 關于經濟不平等的讨論: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
第28章 一圖知分曉:經濟自由指數
第29章 讓人吃驚的圖表:經濟學家進入神聖的領地
第30章 平安處世,善意待人:宗教的競争
第五部分 預測未來
第31章 新耶魯預測模型:歐文·費雪的詛咒解除了嗎?
第32章 預測選舉:經濟學家做得更好!
第33章 什麼才是經濟和股票背後的動力:消費者支出還是商業投資?
第34章 邁達斯的金屬:王者歸來
第35章 還會發生大蕭條嗎?
第36章 誰是當今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
第37章 21世紀的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