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業長青》是《哈佛商業評論》評出的20世紀90年代兩本最重要的管理書籍之一。它的創作耗時6年,在數十人研究了18家世界頂級企業的經營理念的基礎上,總結出這些公司具有普遍規律性的管理理念、組織結構和行為方式。它創造性地打破了關于企業管理與運作的種種舊觀念,提出了許多新穎的見解,為有志于建立持久而業績卓越的公司的經營管理者提供了實際指導。
該書自1994年出版,15年來,一直為全球企業家及商學院師生所關注。2002年5月,該書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随後,該書的第二版面世。第二版中,新添了第11篇。全書包含以下要點:
1、翹楚中的翹楚
2、造鐘,不是報時
3、利潤之上的追求
4、保存核心,刺激進步
5、膽大包天的目标
6、教派般的文化
7、擇強汰弱的進化
8、自家長成的經理人
9、永遠不夠好
10、起點的終點
11、構建願景
本書的作者是詹姆斯·C·柯林斯和傑裡·I·波拉斯。柯林斯曾任教于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獲得過該學院的傑出教學獎。此前,他還在麥肯錫公司和惠普公司任職。波拉斯是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擔任組織行為與變化的弗雷德·H·梅裡爾教授。此前,他曾在通用電氣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任職。
正是由于這兩位作者兼備深厚的學術功底與在一流公司工作的實踐經驗,才創作出了這本曆久彌新的傑作。在書中,作者這樣介紹他們的創作動因。
1988年,我們開始探究企業“遠見”問題。确實有“遠見”這種東西嗎?如果有,它到底是什麼?從何而來?為什麼企業會做出高瞻遠矚的事情?我們從《财富》雜志500強中的工業類和服務類公司排行榜中選出18家高瞻遠矚公司,一組真正傑出、曆經歲月考驗的公司(這些公司平均創立日期是1897年),同時,我們為每一家高瞻遠矚公司精心選擇了一家對照公司,一組曆史相當、但是未能獲得同等卓越地位的優秀公司,做比較研究。我們研究它們處于草創時期、處于中型企業時期、處于大型企業時期的情形;研究它們如何應對世界發生的急劇變化(兩次世界大戰、大蕭條、科技革新、文化動蕩等等)而基業長青。整個研究、寫作期間,我們不斷地問:“是什麼使這些真正獨特的公司有别于其它公司?”
該研究的兩個立足點是:
1、找出高瞻遠矚公司共同擁有的、使它們有别于其它公司的基本特質和動力,并把這些發現化為有用的概念架構。
2、有效地把這些發現和觀念向大家介紹,以便影響管理方法,造福想創立、構建和維持高瞻遠矚公司的人士。
在對這18家高瞻遠矚公司進行研究後,作者發現人們對公司經營管理存在很多憑臆想而産生的錯誤觀念,具體而言,可概括為以下12個方面。對照高瞻遠矚公司,作者對人們常陷入的這12種認識上的誤區,一一予以剖析。
一、偉大的公司靠偉大的構想起家。
其實,在這18家保持了基業長青的公司中,開始時,有15家并沒有偉大構想。建立高瞻遠矚公司的人不見得就比别人更聰明、更有魅力、更有創造力、思想更複雜、更善于想出傑出的構想,這些公司取得的成就在世界上每一位經理、CEO和創業家觀念所及的範圍之内。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建立一個公司,并根據形勢變化不斷修改起初的構想。此外,不管創業理念如何,高瞻遠矚公司初期的成就遠不如對照公司。就像龜兔賽跑的寓言一樣,高瞻遠矚公司起步時經常步履蹒跚,最終卻赢得了長距離的競賽。
二、高瞻遠矚公司需要傑出而目光遠大的魅力型領導者。
實際情況是,這種強人往往會由于獨裁或員工的崇拜而對公司長期發展有害。高瞻遠矚公司成功的關鍵不是人而是制度。書中寫道:“回顧我們的發現,有一點特别重要: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擔任建立傑出企業組織的主角。”這些公司專心緻志地構建一種大而持久的制度,它們追求的是制造時鐘,而不是成為報時人。
三、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潤為首要目的。
考察這些高瞻遠矚公司的曆史,“盡量增加股東的财富”或“追求最大利潤”一向不是主要的動力或首要目标。這些公司追求包括賺錢在内的一組目标,賺錢不是其惟一的目的,它們為一種核心理念指引,這種理念包括核心價值和超越隻知賺錢的使命感。研究的結果是,從長期看,高瞻遠矚公司要比純粹以盈利為目标的對照公司會賺更多的錢。
四、高瞻遠矚的公司擁有共通的“正确”價值組合。
就高瞻遠矚公司而言,其實并沒有普适性的價值組合。兩家公司可能擁有截然不同的理念,卻同樣屬于高瞻遠矚之列。不同公司應有不同的價值觀,隻要适合于本公司就都能成功。
五、惟一不變的是變動。
其實高瞻遠矚公司的核心理念,比如公司的基本目的,是穩如磐石的。從不随時代潮流而變動,甚至百年不變,即使企業運作發生某些變化時,也從不有損于早已确定的核心理念。在确保核心理念穩固之餘,這些公司也具有追求進步、适應變化的強大動力。
六、績優公司事事謹慎。
局外人可能臆度高瞻遠矚公司嚴肅而保守,其實,這些高瞻遠矚公司都有宏偉的計劃,并以此刺激、調動、吸引員工奮發圖強,使員工活力迸發,并創造巨大的前進動力。
七、高瞻遠矚公司是每一個人的絕佳工作地點。
其實,隻有那些符合高瞻遠矚公司需要的員工,該公司才是其工作的絕佳處所;不适應的員工會像病毒一般被排除。
八、最成功的公司的最佳行動都是來自高明、複雜的戰略規劃。
高瞻遠矚公司的發展如同生物物種的進化過程,是在機會選擇中成長的,機遇具有重要作用。回首過往的輝煌曆程,看似高明的遠大眼光和事前規劃,經常都是“我們多方嘗試,保留可行的項目”的結果。達爾文《物種起源》中有關生物物種進化的相關概念,比任何關于公司戰略管理的教科書都能更好地說明某些高瞻遠矚公司的成功之道。
九、公司應禮聘外來的CEO,才能刺激根本變革。
高瞻遠矚公司的CEO都是自己培養的,這樣有利于引發重大的變革和産生新構想。比如通用電氣公司,在一個世紀裡,都有像韋爾奇一樣的傑出人才擔任CEO,而且全部都是公司内部自行培養的,這的确是通用電氣成為高瞻遠矚公司的關鍵原因之一。
十、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擊敗競争對手。
公司最大的競争對手是自己,不是要擊敗對手,而是要戰勝自我,要克服自我滿足。高瞻遠矚公司能夠得到特殊的地位,是因為一個簡單的事實:自我要求極為嚴格。要成為高瞻遠矚公司并保持這種地位,極需平凡的、舊式的紀律和辛苦工作,還要有發自内心、對任何自滿和沾沾自喜都深惡痛絕的心理。在回顧成功的根本因素時,小馬裡奧特說道,紀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沒有紀律,就沒有品格,沒有品格,就沒有進步。逆境給我們成長的機會,而且,我們通常會得到追求的東西。如果我們在問題産生時能夠克服,我們的品格會大為提高,促使我們成功的素質也會大為提升。
十一、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在經營管理中,不少經理人會用“非此即彼”來框限自己,認定兩種表面沖突的力量或理念不能并存。比如,有人會認為變革和穩定不能并存;低成本和高品質不能并存;為股東創造财富和為人類行善不能并存。其實,如同中國太極陰陽變幻,正因為有了看似對立的事物,彼此才得以存在。如果沒有了參照,也就無所謂好與差。高瞻遠矚公司通過想辦法,不受“非此即彼”的框限,在實踐中做到兼容并蓄。
十二、 公司高瞻遠矚,主要依靠“遠見宣言”。
其實,行動比宣言更重要。在創建高瞻遠矚公司的過程中,拟出一篇關于遠見、價值觀、目的、使命的聲明,可能是有用的一步,但僅僅是一千個步驟中的一步。
本書文筆流暢,書中提供了數量驚人的細節和證據,充分有力地支持了作者提出的見解,作者将數百個具體的例子巧妙地組織成了緊密的實用概念框架,使全書有理有據,論證嚴謹。正如前美國衛生教育和福利部部長約翰·W·加德納所言“《基業長青》對高度成功、富有生命力的公司進行了生動深入的分析,充滿新穎的見解和确鑿的結論。這是一個内容緊湊、條理清晰的報告,每個經理人都值得一讀。”
徐璐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