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研究基本和普遍的問題。英文“Philosophy”(哲學)一詞,源于希臘文“philo”(愛)和“sophia”(智慧)。出生于公元前469年的蘇格拉底,被後人尊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他痛感雅典城邦如同又肥又懶、遲鈍昏沉的駿馬,迫切需要睿智博通的管理者,在離世前的30餘年,蘇格拉底在雅典的廣場、廟宇、街頭、體育館等地,與不同社會背景的人探求真理和智慧,讨論各種重要的社會問題,經年不倦,以期開啟民智。他說:我的母親是個助産婦,我要追随她的腳步,我是個精神上的助産士,幫助别人産生他們自己的思想。
自蘇格拉底以降,哲學家輩出。哲學也成為顯學,與社會聯系密切,深受各界關注。然而,進入21世紀,哲學的顯赫地位受到挑戰。有人認為,哲學是一種毫無用處、令人厭煩的“象牙塔式”的訓練,與非哲學家毫不相幹。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法學家斯坦利·菲什曾說:哲學這門學科“是一種特殊的、孤立的思維形式,在它自己的領域内,它的命題才很重要,才有價值。”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甚至在其2010年出版的著作《大設計》中寫到:哲學已死。哲學沒有跟上現代科學的發展。
不少哲學家并不認同這些觀點。美國哲學教授加裡·古廷認為,哲學并非囿于本學科内的孤立的思維形式,它在非哲學的領域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那麼,哲學能做什麼?有些哲學家認為,哲學能明确回答人類生活的一些根本問題。奧地利哲學家維特斯根坦曾說:哲學能改善你對日常生活中重要問題的思考。古廷認為,哲學的功能不是“解釋世界”,而是為我們的确信——可能是正确的基本信念——提供智力支持。
古廷認為,哲學為各學科的學者準确闡述和論證自己的學術觀點提供了工具。除厘清概念在論證中具有重要作用外,哲學還能夠幫助非哲學領域的學者在研究中構建連貫統一的論證,通過區分“歸納論證”與“演繹論證”,可以明确理解為什麼有些論據充分、合乎邏輯的論證卻無法得出正确的結論。
其次,當公衆思考自己關心的問題時,哲學也能給予幫助。通過區分“關聯關系”與“因果關系”,公衆能更為明智地認知許多“科研”成果,明白多吃魚、喝紅酒、練瑜伽不一定能讓自己更健康,因為這些做法和健康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
古廷注重通過自己的著述幫助公衆提升哲學思維。2015年,他出版了《What Philosophy Can Do》一書,2016年12月,新華出版社推出了中文版。
本書是一部旨在幫助讀者用哲學思維來思考社會重大問題的實用哲學讀物。古廷利用哲學工具,分析了政治、科學、宗教、藝術等領域的熱點問題,演示了如何運用哲學工具對幸福、工作、教育的目的等具有争議的問題進行讨論。例如,關于堕胎是否道德的争論,古廷在本書中,逐一分析了三個有影響力的哲學論證:一、胎兒并非人;二、胎兒是人,某些堕胎也是道德的,因為女人有權支配自己的身體:三、堕胎是錯誤的,因為胎兒起碼具有長大成人的潛力。古廷認為,若要消彌各個觀點間的分歧,達成共識,以上三種哲學論證都應各從“自主選擇權”和“生命至尊”的立場上後退一步,更多地關注各哲學觀點中的合理部分,減少相互對立。另一方面,“合法”與“符合道德”兩者具有重大區别,不可将堕胎是否道德的争議與堕胎是否合法的争議混為一談。
古廷還介紹了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福柯、羅爾斯等哲學家所提出的概念如何有助于人們在道德、經濟和醫學等方面的問題上進行更加清晰的讨論,有力地說明了哲學對于公共讨論的重要作用,告訴人們這種古老的探尋問題的方法可以啟迪未來。
本書并非要把公衆引入哲學的殿堂,而是想把哲學帶入公衆的生活領域。古廷力圖将經院哲學與人類日常生活切實地聯系起來,引導讀者無需經過哲學的專業訓練,便能對一些自己關心的重大現實問題。進行從易入難、由簡到繁的哲學思考。
徐璐撰稿
《哲學能做什麼》新華出版社 2016年12月第1版
作者簡介
加裡·古廷,美國聖母大學哲學教授,研究領域為科學哲學和當代法國哲學。著有《福柯》、《哲學家知道什麼:最新分析哲學案例研究》和《20世紀法國哲學》等。
本書目錄
第一章怎樣進行政治辯論
第二章科學:消費者指南
第三章哲學與科學局限
第四章新無神論者
第五章宗教的不可知論
第六章幸福、工作和資本主義
第七章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
第八章關于藝術的思考
第九章關于堕胎的争論
第十章哲學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