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品讀——《閱讀救自己》

2019-07-02
閱讀:

201908閱讀救自己 (1).jpg

1949年,13歲的高希均随父母從大陸遷居台灣。1958年,高希均碩士畢業;轉年,他得到美國的助教獎學金,赴美主修“經濟發展”專業。

然而,赴美單程機票需600美元(2.4萬台币),高家傾其所有也難以支付。高父是少校,月薪800台币,高母以此養育5個子女,每個月的下半段,高母便以借貸和典當度日。為了籌措這600美元,高父隻得提前退休,退休金僅1.8萬台币,又求告鄉鄰,借得6000元台币。機場送别,高母不勝憂戚:此生大概再也見不到你了。什麼時候才能湊足另一張機票回來?

令人欣慰的是,抵美後的第2 個月,高希均便每月從獎學金中省出30美元寄回家。1964年,他獲得博士學位,此後一直在威斯康辛大學經濟系任教。離家8年後,他攜子回台探望雙親;高家也逐漸殷實安樂。

回首那些清寒克難、發奮自立的歲月,高希均有自豪,有自喜,還有很多感悟。最深的感悟是:“閱讀救自己”。閱讀對于人的一生至為關鍵。在年輕人所有的選擇中,閱讀最重要;若要有所作為,就要好好讀書,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當代管理學者都強調:企業生存最大的關鍵,已不是資源、資金和技術,甚至不取決于人才與創新,而是要有持久的能力比對手學習得更快、更徹底。企業、政府與個人概莫能外。尼克松曾說:“一個了不起的領袖必定是一個了不起的閱讀者。”若要預判企業領袖或政治人物的成敗,隻要細察他們及其重要幕僚,是否學習意願高、反省能力強、專業知識深厚,是否有包容的态度和持久的閱讀習慣。

生長于戰亂中的大陸,成長在經濟落後的台灣,高希均有強烈的危機感:要救國家,救家人,先要救自己。必須依靠現代方法,把自己從一個平庸的人提升為具有競争力和高附加價值的人。這個現代方法就是教育,做到“專業内要内行,專業外不外行”;橋梁是認真、大量地閱讀。“内行”靠專業精讀;“不外行”靠泛讀。在求學時,高希均經常晚上在圖書館閱讀,從佳作中得到豐富的知識,分享他人的體悟、判斷和見識,學會虛心、耐心和愛心。

2009年,高希均的文集《閱讀救自己》出版,彙集了他近30年裡寫的70餘篇短文。這些文章記載了他50餘年學習的腳印。

本書的核心主題是提倡閱讀。高希均認為,在現今這個充滿不确定性的年代,知識更新迅速,必須終身學習,不斷吸收新知,才能超越對手,擁有未來。在本書中,他還分享了如何選取有價值的書等多方面的心得。他詳細介紹了多位自己熟識的出色的“知識人”,例如,為耶魯大學創收150多億美元的大衛·史文遜、在甘肅扶貧的台灣企業家溫世仁等,他們通過不斷刻苦閱讀,業績驚人。有一位中學教員,已屆中年,帶着幾萬美元的積蓄,拖着妻子及3名子女,從韓國赴美求學。通過勤學、實幹,30年後,不但學業、事業有成,生活美滿,他還虔心扶危救困,捐巨資回饋社會。

本書另一核心主題是傳播進步觀念。高希均将自己70餘年讀書閱世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與讀者交流。

雖然高希均僅年少時在大陸生活過13年,但對大陸感情深厚。台灣的前途,兩岸的關系,是他日夜思考的兩大課題。他認為,國家不富強,終必遭人欺侮;政府不廉能,終必被揚棄;人民不争氣,終必受人輕視。從全球來看,大陸在快速崛起,台灣已快速地被邊緣化。他感到大陸與台灣各有50年的發展成就,但兩岸目前還無法建立起互信機制與雙赢的架構,盼望兩岸領導人能握手言和,真正地開展“中國人幫中國人”。

本書中的文章要言不煩,意盡辄止,有些僅一頁篇幅,但讀者能夠從其充實的内容中得到啟迪。時間已證明不少觀點是客觀公正的。

例如,在2009年發表的《兩種美國,兩種心情》一文中,高希均提出,世界上有一個最開放與友善的“民間美國”,富裕、民主、多元,美國人民慷慨歡迎每年幾十萬外籍學生來深造;可惜,還有一個“官方美國”,自負、偏執,令人失望。

高希均10年前發表的這一觀點,現在已得到全球很多有識之士的認同。

徐璐撰稿

《閱讀救自己》人民出版社 2011年2月第1版

作者簡介

高希均,1936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赴台;1959年赴美讀書;1964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在威斯康辛大學執教30餘年。1974年獲威斯康辛大學傑出教授獎。

本書目錄

卷前

卷一 投入閱讀

卷二 親近典範

卷三 深耕大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