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造“經濟奇迹”的時代,日本有四位企業家被尊為“經營之神”,他們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和京瓷公司的稻盛和夫。而現在健在的惟有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頗具技術研發的天賦,同時也是創辦、經營企業的能手。25歲時,他率先在日本成功合成了運用于高頻絕緣件的新型陶瓷材料。1959年,時年27歲的稻盛和夫創辦了京瓷公司;1984年,年過半百的他又創辦了第二電電公司。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創建的這兩家公司,後來都名列世界500強。2010年,受日本政府邀請,年近八旬的稻盛和夫出任破産重組的日本航空公司的總裁。
稻盛和夫非常樂于和同行分享自己在經營管理中的心得。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應青年企業家的懇求,稻盛和夫在日本各地創辦“盛和塾”,與各行業的企業家探讨如何實現有效經營。“盛和塾”經曆二十多年的發展,如今在日本各地的分塾已經多達五十餘家,并擴展到了美國、巴西和中國等地。
在盛和塾中,稻盛和夫不但講授作為企業經營基礎的經營哲學,而且還進行被稱為“經營問答”的具體經營指導。學生們坦陳自己在實際經營活動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稻盛和夫對這些問題進行認真思考後,提出具體的應對之策。他還把這些教學和探讨的内容集結成書,與世人分享。《創造高收益壹》就是其中之一。
在《創造高收益壹》的每一章節中,稻盛和夫都會先陳述自己的企業經營管理思想,随後是他與同學們就該主題的相關問答。全書五章内容中,共精選了十六個在企業經營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稻盛和夫的精心解答。這些問題涵蓋了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例如:為了做大,加大公司的投資是否正确?如何依托以OEM為主體的實業改善企業收益?如何處理基于目标管理的年薪制所産生的問題?
稻盛和夫非常善于獨立思考,針對現實情況找出最優的解決方案。
二戰後,日本各方面都極為匮乏,出身貧寒的稻盛和夫創辦公司的資金借自于他大學時代的朋友們,有的朋友甚至抵押了自家房産貸款給他辦廠。在創業的第一年,京瓷所有的員工都抱成一團,夜以繼日地辛勤工作,使公司在成立的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然而,第二年,公司的一些核心員工集體提出請願書,要求公司為他們未來在公司的升職與獎酬做出承諾,否則,他們就集體辭職。
面對這種狀況,稻盛和夫反複思考了一個根本問題:企業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他逐漸認識到,自己經營企業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實現自己成為一個企業家的夢想,而是要照料好企業員工與他們家人的生活。此後,他抛棄了要“将稻盛和夫的技術昭示天下”的初衷,而将京瓷的經營理念确定為“在追求所有員工獲得身心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及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貢獻。”他決心為了大衆,任何辛勞也在所不辭。
在年屆八旬之際,稻盛和夫回想起當時的境況,感慨道:正是由于明确了要為全體員工謀求幸福的這個大名分,我才能夠無所顧慮、堂堂正正地統率和管理手下的員工。在進行企業管理時,隻要能夠首先樹立使所有人都真心向往、千難萬險也在所不辭的大義名分,就必然能夠将企業的所有員工緊密地團結到一起,共同努力。要讓一個人全身心地投入一項事業,“大道”必不可少。所謂“大道”,不是出自一己私利,而是為了普天之下的“公”利。創業之初,京瓷一無資金,二無技術,由于從一開始就樹立了明确的大義名分——自身的經營理念,所有員工都能夠齊心協力,共同奮鬥。我認為,這才是京瓷能夠發展壯大至今的最大要因。
德國社會學家格奧爾格·齊美爾曾說:“最高境界的處世藝術是不妥協卻能适應現實。而極端不幸的個人素質是盡管不斷地妥協卻總是達不到适應現實的要求。”在經營管理實踐中,隻要能增進企業的活性,有利于企業與員工的利益,稻盛和夫都是不憚于妥協的,哪怕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
稻盛和夫的經營管理之道已經上升到了哲學的層面。季羨林老先生曾說:“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始。”下文是稻盛和夫與某青年企業家就“在追求精幹型經營的過程中,應該如何處理不稱職的員工?”的對答,讀者可以領略個中三昧。
某青年企業家問:
我理想中的企業應該是由符合工作要求的成員構成的、沒有任何贅肉的“精幹型組織”。然而,在錄用新員工時,明明面試時的表現都似乎符合企業要求的員工,等到進入實際工作時,卻仍然會被分為稱職和不稱職兩類。雖然送這些不稱職的員工去接受了各種各樣的再培訓,也與他們進行過溝通,他們的狀況仍沒有任何改善的迹象。究竟是應該繼續在一個容忍範圍内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還是在适當的時點,毅然将他們排除出公司?
稻盛和夫答曰:
在弱肉強食的激烈競争環境中,企業要想獲得生存,就必須去除多餘的贅肉和負擔,确保精幹的企業形态。如果把那些工作态度不佳、能力低下的員工留在企業内部,就會與競争原理産生抵觸。事實上,我相信任何一個負責任的經營者都會有與你相同的煩惱。
對不能勝任工作的員工,我首先會去了解他對工作和公司的真實态度。如果他具備為公司盡心盡力、認真工作的意願,我會非常珍惜這樣的員工。
至于那些對公司毫無感情和敬意,僅僅隻是為了薪水來工作,對公司沒有歸屬感的人,如果工作意願和态度都很消沉的話,你就應該考慮在适當的時候讓其離開公司。這種做法并不能被責備為冷酷無情。雖然單方面地将對方排除出公司确實顯得比較冷酷,但是,之所以要這樣做完全是因為對方自己首先已經心灰意冷,因此,你這邊也就别無選擇。
道理上,既然都拿一樣的薪水,企業的經營者理所當然應該去雇用更稱職的人。但是,我卻認為,不管工作能力如何,任何能夠熱愛企業,努力工作的員工都應該得到經營者的重視和珍惜。
戰國時代的名将武田信玄曾說:“用人為牆,用人為城,用人為壕,情可為友,仇可為敵。”意思是:人心才是最堅固的城堡,領導者一旦無法獲得人心,就必将招緻失敗。溫情能夠赢得他人的忠誠,無情則隻會化友為敵。如果把企業比作城堡的話,員工就是這座城堡最下面的石牆。在修築石牆時,既需要巨石,也同樣需要碎石。當用巨石壘出石牆後,還必須用大量的碎石來填充巨石之間的縫隙,這些碎石的作用就是要讓整個石牆保持牢固。
就如這些小碎石一樣,在企業内部肯定會有一些員工,雖然能力不強,但是,他們具備良好的個性,與周圍同事相處融洽,并且願意為企業的發展勤勤懇懇、努力奉獻。企業在推行精幹型的經營戰略時,這樣的員工或許會被認為是一種累贅,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企業對于這類員工的雇用,在短期内或許會給企業經營造成損失,但是從長期來看,卻有助于企業組織結構的牢固,因此,對于企業而言,他們同樣是一筆巨大的财富。
在這個問題上,我有許多切身的體會。當京瓷還隻是一家小公司時,看到别的公司都擁有衆多精明能幹的員工,再回頭看自己的公司,我不禁哀歎道:“我們這裡僅是些愚鈍之輩,看來我們公司是沒法指望獲得更大的發展了!”然而事實卻是,那些能力受到我質疑的員工始終如一地與京瓷相随,盡心盡力地為京瓷的發展添磚加瓦。正是由于這些員工對京瓷的熱愛和努力工作的态度,他們最終都成長為優秀的企業領導,為京瓷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與此同時,我也遇到過極其精明能幹的員工,頭腦靈活,做事利落。每當大家一起聚會喝酒時,就會跑到我身邊來套近乎,最愛挂在嘴邊的口頭禅就是“感謝老闆這麼信賴我,以後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都一定要跟你同進退。”看到能夠擁有如此優秀的員工,我當然會感到喜不自禁,然而恰恰就是這類人,一旦真遇到什麼事,往往立刻就會掉頭揚長而去。
本書的内容很貼近企業的日常經營運作,特别适合專注于創新、創業,迫切地想把所學用于提高企業運營績效的青年企業家們閱讀。阿裡巴巴的CEO馬雲讀了稻盛和夫的著作後,感慨道:“我對稻盛先生一直很敬仰,很多事情我最近一兩年才想清楚,但是稻盛先生多年前已經想清楚了。”想必不少企業界人士在讀完本書後,也會有醍醐灌頂之感吧。
徐璐撰稿
附:稻盛和夫簡介及本書目錄
稻盛和夫,生于1932年,畢業于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曆任總裁、董事長,自1997年起任京瓷名譽董事長;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現KDDI),擔任董事長一職,2001年起任最高顧問。2010年,受日本政府邀請出任破産重組的日本航空公司的總裁。稻盛和夫于1984年設立“稻盛财團”;同年創設“京都獎”,以表彰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卓越貢獻的人士。其主要著作有:《活法(修訂版)》、《活法貳:超級“企業人”的活法》、《活法叁:尋找你的人生王道》、《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創造高收益》、《創造高收益貳:活用人才》、《實踐經營問答》、《稻盛和夫的實學:經營與會計》等。
本書目錄
第一章 鑄就高收益基盤
【經營問答一】為了做大,加大公司的投資是否正确?
【解答】要想實現利潤收益的提升,首先需要進行基盤的構築
确立高收益體質是前提條件
有助于确保充分利潤的定價方式
公司總部簡陋破舊與否并不重要
【經營問答二】企業經營者的優先課題是什麼?
【經營問答三】如何不依賴母公司,拓展自主獨立的道路?
【經營問答四】如何依托以OEM為主體的實業改善企業收益?
第二章 企業要勇于不斷進取
【經營問答五】作為零售業,不斷擴大分店的做法是否正确?
【經營問答六】是否該對老舊設備進行大規模的改造?
【經營問答七】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應該如何成功地進行M&A?
【經營問答八】拓展新領域時的成功訣竅是什麼?
第三章 基于合夥人理念的企業經營
【經營問答九】當企業業績下滑時,應該如何進行工資制度改革?
【經營問答十】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不允許員工加班,這種做法是否合理?
【經營問答十一】如何處理基于目标管理的年薪制所産生的問題?
【經營問答十二】為了保住公司,是否應該裁減員工?
第四章 打造自燃型集體
【經營問答十三】如何培養能夠自覺擔負經營責任、積極投身工作之中的企業員工?
【經營問答十四】如何培養具有自燃特性的主管?
【經營問答十五】在追求精幹型經營的過程當中,應該如何處理不稱職的員工?
【經營問答十六】如何将企業的經營管理徹底落實到實處,并與企業員工之間實現有效溝通?
終章 追求高收益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