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新書推介——《影響美國經濟政策的思考》

2010-12-14
閱讀:

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的許多經濟現象讓國人的智力受到很大挑戰。近日,由于某著名中學要在其附近開設分校,北京的某待售樓盤立即暴漲至每平米六萬五千元。與此相似的、讓人匪夷所思的實例不勝枚舉。

在美國這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情形。自2000年房地産市場進入繁榮期,幾乎全國任何角落的房屋銷售、建造以及價格都在暴增。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房價不會永遠飙升下去,但許多人相信房價絕不會下降。到2005年夏,房地産市場達到繁榮的頂點。幾乎所有人都把房屋看成無價之寶。房地産市場已經與決定其銷售、建設和價格的基本規律脫節。

在美國的經濟生活中,房地産和抵押貸款市場在法律上受到的監管超過了其他任何領域。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幾乎對貸款活動的每個過程都擁有發言權,從确定貸款的發放是否符合規定,到決定如何取消違約房屋所有人的贖回權。然而,在房地産市場的繁榮時期,政府的監督管理全都不見蹤影,以緻美國的房價飙升愈演愈烈,随後演變成了一場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

在其新近出版的《影響美國經濟政策的思考》一書中,奧巴馬政府經濟顧問馬克·贊迪深入淺出地叙述了這次經濟危機中出現的一些重大問題,并對市場狂歡背後的經濟、政治以及管理方面的動因做了簡明透徹的論述,還就如何應對下一輪經濟危機,提出了自己深思熟慮的政策建議。作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學博士,贊迪具有紮實的經濟學功底,對書中内容解說得明白曉暢,各類專業背景的人士閱讀後均會有所收獲。

本書着重探讨這次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它細大不捐地記下了人們從危機中可以學到的知識和教訓。比如,關于房地産市場的泡沫風險問題。雖然把金融風暴完全歸責于格林斯潘并不公道,但他對房地産風險的低估的确為泡沫的産生開了方便之門。事實證明,房地産價格不但會出現全面性下跌,而且這種下跌所帶來的後果遠比資本市場下跌嚴重得多。它還告訴人們,金融衍生品是一把雙刃劍,它們表面上可以分散風險、提高金融機構的效率,但一旦危機降臨,過去分散風險的鍊條将成為向世界各個角落傳播風險的高速公路。此外,本書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美國金融體系所存在的監管缺失,在贊迪看來,20世紀30年代後所建立的美國金融監管體制已經完全滞後于時代的發展,因而被善于“與時俱進”的華爾街玩弄于股掌之中。

在書中,贊迪這樣剖析格林斯潘的監管失敗。

“美聯儲不僅制定貨币政策,也在指導美國銀行的監管機制方面發揮着核心作用。沒有美聯儲的領導,其他監管機構無法采取有效措施以遏制21世紀初的抵押貸款熱潮。可是,以格林斯潘為首的美聯儲并不願意動用自身的巨大權力去大幅削減抵押貸款的發放量。

美聯儲的監管地位源自它與某些最為龐大的金融機構的密切關系,這些機構是作為美聯儲貨币政策職能的組成部分而建立的。由于這些機構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美聯儲所制定的政策因此能夠迅速輻射整個體系。美聯儲的領導地位還源于其巨大的财政資源和人才資源:在美聯儲工作的經濟學家比工作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機構中的經濟學家都多。最重要的是,美聯儲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獨立性。盡管它并非完全遊離于政治進程之外,但和其他監管機構相比,它有更多的權限去制定政策和選擇立場,而不用考慮總統或國會的想法。

格林斯潘之所以不願意動用美聯儲的監管力量,根源在于他本人再三表示過的對監管行為的懷疑。格林斯潘相信,比起政府部門來,一個具有适當激勵因素的運作良好的市場可以更加有效地進行自我監管。格林斯潘認為抵押貸款就屬于此種市場。貸款機構最終不得不向精明而自私的全球投資者負責,而這些投資者肯定知道發放不良貸款将無法獲得持久利潤。

格林斯潘并非唯一持有這種觀點的決策者,在20世紀80、90年代,向“無為而治”穩步邁進成為時代的特征。這種趨勢在1999年國會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時達到高潮,該法案推翻了大蕭條時期所制定的禁止銀行與證券經紀人以及保險公司合并的銀行法規。由此産生的金融控股公司被納入美聯儲的管轄範圍,對銀行準備金提出相應要求的《新巴塞爾協議》正是在此期間達成的。這些規則的執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市場規律。銀行需要多少資本,以及放貸的積極程度,主要取決于它們持有資産的市場價值。銀行界的流行趨勢是依靠市場——而非保守過時的監管機構——決定什麼樣的貸款适合發放。

格林斯潘最終承認自己錯誤地認為貸款市場會自行約束貸款機構,但他對銀行監管機構所持的懷疑态度卻不無可取之處。除了存在其他問題之外,在市場的繁榮時期,監管機構很難避免被貸款機構集體表現出來的亢奮情緒所感染,在這種時期,監管機構不但不會出手遏制那些過度積極的貸款機構,反而會對它們大加鼓勵。”

贊迪認為:金融危機總是大約每10年爆發一次,也許并非巧合。的确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才能沖淡人們對前一次危機的集體記憶,才能讓投資信心重新遍布四方。這是人類的天性。因此注定會發生下一次金融危機。本書曉谕世人:經過風暴洗禮的金融體系必須脫胎換骨,才能重新站穩腳跟,找回自己的位置。贊迪在書中為美國政府防止下一次經濟危機提出了必須采取的“十佳”措施,其中即包括有可操作性的具體金融手段,也有涉及金融體制改革和大衆金融教育等方面的長遠方針。這十項措施是:

1、現行的按市價計值的會計準則應當做出重大調整。

2、恢複證券提價交易規則。

3、擴大數據收集。

4、改革零亂的止贖程序。

5、進行金融掃盲

6、提高金融業的透明度和問責制。

7、改良證券化,而非抛棄證券化。

8、對金融監管體制進行徹底改革。

9、關注資産泡沫。

10、為聯邦政府制定大膽的長期預算。

贊迪在書中詳細地闡述了實施各條措施的理由,很有實際意義。對第五項“進行金融掃盲”的措施的必要性,贊迪是這樣闡述的:

“對于金錢,美國人并沒有表現出應有的精明。對金融的無知是導緻次貸金融風暴的一個根本原因。的确,許多人是故意犯險,他們利用次級可調利率抵押貸款來購買昂貴的房屋,并認為自己可以通過迅速轉手而獲利,或者可以在貸款利率重設之前進行再融資。但是更多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處境。美聯儲在次貸風暴之前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幾乎一半的低收入購房者無法說清自己所辦理的貸款的基本特征,比如利率如何确定,以及是否存在利率上限。許多購房者都依賴經紀人為他們選擇可以承受的抵押貸款,并認為照看他們的金融權益是經紀人的責任。

美國人對金融理财的普遍無知導緻了涉及借款、儲蓄以及投資等領域的大範圍的錯誤決定。如果是在10年或25年前,這可能還沒有多少危險,因為當時可供選擇的金融産品比今天要少,與金融有關的災難性問題并不容易發生。但這種對金融知識的一竅不通在今天卻存在巨大危險。在房地産市場的繁榮期,擺在購房者面前的某些貸款選擇方案顯得複雜深奧,難以理解,即使是善于操控電子數據表的經濟學家也難以計算出一筆僅付利息型或選擇型可調利率抵押貸款将來的還款額度。

令人感到奇怪和可悲的是,現今美國的各個中學更願意給學生開設烹饪課程,而非個人理财課程。個人理财課程應該成為必修課。對年輕人的金融頭腦進行必要的投資将使美國社會獲益匪淺,它可以減少将來的美國家庭辦理不良抵押貸款或退休積蓄儲備不足的可能性。”

贊迪對這次金融危機的最大憂慮是美國過高的财政赤字。“美聯儲的定量寬松政策和它的貸款工具究竟能走多遠,這取決于金融體系對此的反應有多快。不難想象,美聯儲最終将插手所有資本市場,無論是抵押貸款、擔保證券,還是市政債券或公司債券。這些措施增加了人們的憂慮,認為美聯儲将無法從金融體系中全身而退。許多人擔心,美聯儲的措施将在危機緩解之後引發惡性通貨膨脹。畢竟通貨膨脹表現為一種貨币現象,而美聯儲正在印刷數萬億美元的鈔票……一旦金融和經濟危機結束,美國政策制定者必須控制預算赤字,這一點至關重要。”贊迪如是說。

徐璐撰稿

作者簡曆

馬克·贊迪是奧巴馬政府經濟顧問,穆迪經濟網創始人、首席經濟學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學博士。

本書目錄

第一部分 幻滅的金融魅影

第1章 全球經濟的拐點

第2章 風暴沖擊波

第3章“居者有其屋”的誘惑與謊言

第4章 史上最低的利率

第二部分 金融市場的全球化觸角

第5章 洶湧而來的全球資本

第6章 授信質量高于一切

第7章 金融要創新,更要穩定

第8章 房地産市場的理性繁榮

第三部分 複蘇時代的政策探索

第9章 尋找監管體系的平衡點

第10章 風險重估後的信貸緊縮

第11章 史無前例的政府幹預

第四部分 在下一輪危機來臨之前

第12章 迎接經濟後遺症的挑戰

第13章 十大改革措施的未來影響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