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秉性根深蒂固的美國,不存在足夠強大的内在穩定機制,不論精神上的還是操作上的,使人們能夠眼看着競争者攫取新的生意而自己不去抓住它。作為一個民族,我們甯願在一片混亂中暫時賺得盆滿缽滿,也不願意少賺一點而維持長遠的秩序和理智。”回首次貸危機的曆程,約翰·布魯克斯在近五十年前的這番感悟發人深省。
約翰·布魯克斯是《紐約客》的全職撰稿人及許多關于商業和華爾街的長篇巨制的作者。他的著作包括《沸騰的歲月》、《戈爾康達往事:1920~1938年華爾街的真實故事》、《博弈者》、《奢侈的七年》和《獅群》等。美國《财富》雜志在近百年出版的衆多商業圖書中反複遴選,評選出《基業長青》、《引爆點》等75本“最使人睿智”的商業必讀書,《沸騰的歲月》名列其中。
1973年,曆經1970年股市大崩盤之後,美國的經濟開始複蘇。在這一年,布魯克斯反思1960—1970年華爾街所發生的一切之後,深入分析了這10年裡的共同基金熱,寫出了本書。
《财富》雜志對該書的評價是“其自信的商業寫作手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本書結尾處,布魯克斯自信地寫道:“可以想見,本書或許是為華爾街時代撰寫的最傑出的著作之一。”《紐約時報》的評價是“布魯克斯先生的新書是一次豪華的波音747飛行,從中我們能夠立即領略20世紀60年代股市的全貌……華爾街是一片最難窺視其細節的森林……而布魯克林先生帶領我們飛躍它的上空,向我們展示了一切,大到它的全貌,小到在其中搏鬥的牛和熊。”相對而言,《出版家周刊》對本書的看法較為中肯,它這樣評價道:“布魯克斯的偉大貢獻在于囊括了使20世紀60年代成為華爾街曆史上最動蕩時代的所有因素,以曆史的觀點描述沸騰的歲月,并使如此多的史料讓完全沒有相關經驗的人也能輕易消化”
對本書感興趣的讀者,可繼續浏覽本書的内容概要。
第一章戲劇高潮
這一天,他的股票投資在賬面上損失了4.5億美元。他在賬面上仍然有近10億美元的身家,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這一天的損失,抵得上美國五大慈善基金的總資産;比除紐約以外的任何城市的年度福利預算都多……
第二章 公平交易
傑克遜明确表示,他不會讓事情就這樣結束。後來,明顯是麥考米克支持者,因而也是傑克遜的政敵的伯克萊特,把傑克遜拉到一邊,用某種欽佩的口吻說:“大衛,你回家去,對你的弗裡茨說她嫁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第三章 最後的蓋茨化
作為一個社會人物,吉爾伯特的生涯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金融生活的全貌。他幾乎本能地完美展現的生活方式,是一個人們曾經熟悉但現在已經褪色的美國式生活方式:喜歡空想和自我毀滅,盲目追求風險,喜歡在午夜駕車狂飙或匍匐在賭博輪盤旁,最終遭受毀滅,不是偶然的毀滅,而是這種生活方式所固有的毀滅……
第四章 繁榮時光與不安的躁動
自相矛盾的是,使美國股市第一次成為由機構主導而不是個人主導的市場的基金,重新賦予個人以權利和名望。在1929年達到頂峰,而至此已經消失了30年的華爾街明星時代,即将再次到來。新的明星将是投資組合經理們,他們為共同基金進行投資決策……
第五章 北方風暴
此後,事情就變得容易了。美國機構投資之王都被擒獲,屬将自然會不戰而降。現在,蘭伯特公司可以對基金經理們說:“如果美國鋼鐵和福特基金會都認為沒問題的話,你們怎麼會有損失呢?”“我們都是膽小的人。”幾年後,他們中的一個怯懦地承認……
第六章Go-Go的誕生
蔡在富達很快就出名了。他總是打扮得無可挑剔,一張沒有表情的臉冷漠得像佛像一樣。他的表現俨然一個精明決斷的以短期收益為目的的選股高手,在各隻股票當中遊刃有餘,來去自由,他與它們的關系絕不似婚姻或者哪怕試婚,而更像是一個與戲子混在一起的浪子……
第七章 聯合企業财閥
聯合企業,和妓女一樣,從一開始在道德上就名聲不好,因此需要一個委婉些的稱呼。在它們最繁榮的幾年裡(大約1966—1969年),有人說它們代表了一種着眼于未來的企業形式,摒棄了傳統企業經營的刻闆;有人說它們是“冷酷的資本家将金融妖術玩到極緻”的最新方式;還有人說它們“對工業的貢獻就像邦尼和克萊德對銀行的貢獻”……
第八章 可怕的後台
後台辦公室的管理者似乎完全不知道這是一場全新的遊戲,還像過去一樣喊着“安全”和“出局”。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的手下感覺不到對公司的忠誠,也不想競争提升。他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職員覺得工作時開玩笑和聊天完全是他們的權利,或者為什麼對于出色的工作給予适當表揚招來的卻是玩世不恭的反應……
第九章 如日中天的Go-Go
年輕人的缺點在于不寬容,年輕人統治則使華爾街一直尊崇的品質——年齡和經驗遭到排斥。再不可能有什麼社會變遷能夠更加深刻地搖撼傳統的華爾街。那麼,價值觀的突然逆轉是如何發生的呢?這是好事嗎?
第十章 大沖突
截至1968年12月,裡斯科股票在5年的時間裡增值了5410%,使它成為同期5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增值比例最高的股票,成為毫無疑問的沸騰年代的股票之王。但我們的金融冒險故事還沒有講完,相反,才剛剛開始。勇于冒險的裡斯科為60年代最大的、對防禦者來說則是最頭疼的企業征服冒險做好了準備……
第十一章 滑鐵盧前夜的狂歡
如果說在股票市場曆史上有一件事确定不移的話,那就是新股狂熱永遠是危險繁榮的最後階段——是對即将到來的災難的警告,就像周期性呼吸異常是死亡的信号一樣确定,但這種危險并非不可克服。如果人們的頭腦能夠冷靜一些,不論大小投資者,專業還是業餘人士,都能夠通過注意這些信号,避開新股票,減少投資從而躲避危險……
第十二章1970年大崩盤
一年半内3000億美元的損失分攤到3000萬投資者頭上——這就是沸騰年代釀成的苦果;聯合企業及其鼓吹者的協同效應和“2加2等于5”的理論釀成的苦果;投資組合奇才們攪拌客戶資産釀成的苦果,富有創造力的會計師們編造的盈虧故事釀成的苦果;每周兩股的承銷商向股市傾倒垃圾股票釀成的苦果;股票推銷商為了賺取快速傭金充當掮客釀成的苦果……
第十三章 挽回體面
直到1970年,華爾街才出現了第一家通過向公衆發行股票從外部獲得融資的經紀公司,紐約股票交易所甚至需要改變章程,才能使之成為可能。和大部分不良商業行為一樣,華爾街過時而荒謬的融資方式在順境中尚可維持,但是,隻要一丁點兒的不幸發生,就能暴露它們的脆弱……
第十四章 沸騰的歲月
《福布斯》雜志的一篇文章則暗示公司的利潤業績——股市繁榮的基石——是另一個假象。根據《福布斯》的估計方法,索爾·斯坦伯格的裡斯科公司,沸騰歲月的股票之王,在其股市的輝煌年代沒有産生過任何淨利潤……
徐璐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