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新書推介——《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

2009-12-18
閱讀:

“流行的管理體系很摧殘人。人與生俱來的,是激情和固有的内在動機、自重、尊嚴、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而摧毀這些的外力從幼兒學步時就陸續出現了,如萬聖節最佳服飾獎、學校的分數、金色五角星等等,類似的東西一直持續到大學。在職場,人群、團隊、小組被分出等級,位居前列的獲得獎勵,落在後面的受到懲罰。目标管理、配額、獎金、商業計劃,這些加在一起,一步步地加深這種損害——一種尚未得知也不可得知的損害……教育界、工商界和政府機構的管理層的任務,應該是使系統最優化……彼得·聖吉的著作《第五項修煉》是幫助開始這項工作的好書,它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1990年春,90歲高齡的全面質量管理運動(TQM)的先驅愛德華·戴明(W.Edwards Deming)應彼得·聖吉博士的邀請為《第五項修煉》寫評語時,發表了自己的感悟。

彼得·聖吉博士(Dr.Peter M. Senge),早年畢業于斯坦福大學工程專業,并獲得麻省理工社會系統模型碩士和管理學博士,是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高級講師,國際組織學習學會(SoL)和索奧中國(SoL China)的創始主席。聖吉被譽為最富創新精神的世界級管理學和領導學思想大師之一。他的著作《第五項修煉》被譽為21世紀的管理聖經,是世界上幾本影響最深遠的經典管理書籍之一,并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過去75年最具影響力的管理類圖書,還榮獲世界企業學會最高榮譽的開拓者獎。

20世紀90年代,《第五項修煉》問世。書中描述了公司如何通過采用學習型的組織的戰略和行動對策,來排除威脅組織效率和事業成功的“學習障礙”。在學習型組織中,新型的、擴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體的熱望得到釋放,大家不斷在學習如何開創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十五年來,其中的許多核心理念漸漸為企業管理界熟知。

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得全球企業管理趨勢、管理理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近出版的《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新世紀全新擴充修訂版)》增加了15年來原書中的理念付諸實踐的經驗和案例。包含了100多頁新增内容,這些新内容是基于對幾十家公司的實踐者的訪談,包括:BP、聯合利華、英特爾、福特、惠普和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也包括其他類型的組織,如:波士頓社區組織羅卡、牛津樂施會和世界銀行。新增内容裡有一篇特别的新序言,描述了聖吉自原版書出版以來在學習型組織研究方面的成果,還增加了關于“推動力”(開始起步)、“戰略與策略”、“領導的新工作”、“系統的公民”和“未來的前沿”等新章節。

對本書感興趣的讀者可浏覽其中的部分篇章。

第1章 “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杠杆……我就能用一隻手撬動世界”

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拆解問題、如何拆分世界。這樣做顯然會使複雜的任務和課題變得更容易些,但是,我們卻在無形中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我們喪失了對更大的整體的内在領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們采取的行動所帶來的各種後果。而當我們試圖“考慮大局”的時候,我們總要在腦子裡重新組裝那些拆分出來的部件,給它們編組列單。然而,正如物理學家大衛·博姆(David Bohm)所說,這種做法是徒勞無益的——就好比試圖通過重新拼起來的碎鏡子來觀察真實的映像。所以在一段時間之後,我們便幹脆完全放棄了對整體的關注。

本書中所描述的工具和理念就是為了破除這種幻象,即認為世界創生于分立的、互不相幹的力量的幻象。一旦放棄了這個幻象,就是另外一番天地:我們便能建設“學習型組織”——那裡,人們為了創造自己真心渴望的成績而持續拓展能力;那裡,各種開闊的新思想得到培育;那裡,集體的熱望得到釋放;那裡的人們不斷地學習如何共同學習。

由于世界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商業活動更加複雜多變,因而工作就必須更加“富有學習性”。在過去,組織中隻要有一個像福特、斯隆(Sloan)、華生(Watson)或蓋茨那樣的人去學習就夠了,一切靠上面的人弄明白,其他人隻需要聽從“戰略大師”的指揮,這種情況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真正能在未來獲得成功的組織,将是那些發現有效途徑去激勵人們真心投入,并開發各級人員的學習能力的組織。

學習型組織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在内心深處我們都是學習者。嬰兒不需要人教就知道怎麼學習。實際上,嬰兒不需要人教任何東西,他們天生就是好奇的、優秀的學習者——學走路、說話,以及基本獨立地照料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學習型組織之所以可能,是因為我們不僅有學習的天性,而且熱愛學習。我們大多數人都曾經是某個優秀團隊的一員,在團隊中大家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共同做事——彼此間相互信任,取長補短;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它比每個人的個人目标更大;并且團隊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曾見過許多有過這種深刻團隊經曆的人,他們或來自體育界、演藝界,或來自工商界。其中有很多人表示,他們在後來的生活中一直想找回那種經曆。這些人曾經經曆的正是學習型組織。他們所經曆的那些優秀的團隊并不是從一開始就出色——它是“學會”了如何做出優異的成績

甚至可以說,全球範圍的工商業社區都在學習如何共同學習,都在變成學習型社區。過去,很多産業都隻被一個企業主導,這個企業在行業中占據毫無争議的領袖地位,像IBM、柯達、富士施樂。但在今天,每個産業中都有數十個優秀的公司,制造業更是如此。中國、馬來西亞和巴西的創新者牽動了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公司;韓國人和印度人反過來又牽動了中國、馬來西亞和巴西的公司。意大利、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公司完成了引人注目的改進,随後這些企業就産生了世界範圍的影響。

工業社會的進化還産生了另一種對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更深層的需求。大多數物質生活富足的人逐漸改變了對工作的價值取向:從一種丹尼爾·揚克洛維奇(Daniel Yankelovich)所說的“工具主義”工作觀,即把工作當做達到目标的手段,到一種更“神聖的”工作觀,即尋找工作的“内在”利益。“我們大多數人現在每周隻需要工作到周二下午,就能掙到我們的祖父輩每周工作六天才能掙的錢,”漢諾瓦保險公司(Hanover Insurance)首席執行官奧布賴恩說,“隻有當我們把組織機構建設成超越對食物、住房的需要,超越從屬關系的組織,建設成符合人們更高志向的組織,管理中的動蕩紛擾才會消失。”

此外,現在持這種價值觀的人許多都處在領導崗位。我遇到越來越多的組織領導人,盡管還是少數,但他們都感到,由于工作的社會性,作為組織社會活動的工作場所的性質,正經曆着一種深刻的進化演變;而他們則是這種進化演變的部分參與者。“我們為什麼不能在職場做讓人滿意的工作?”赫曼爾–米勒公司(Herman Miller)前總裁愛德華·西蒙(Edward Simon)曾提出這樣的質問。我現在經常能聽到這種質疑的聲音。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在創建“全球契約”(Global Compact)項目時,曾邀請世界各地的企業來建設學習型社區,以提高在勞工權益以及社會與環境責任等方面的全球标準。

也許,建設學習型組織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們直到現在才開始理解這樣的組織所必須具備的各種能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建設學習型組織的努力就好像在黑暗中的摸索,我們隻能逐步理解建設這種組織的路徑、技巧和各類知識。學習型組織與傳統靠權威專制的“控制型組織”的根本區别,就在于它對某幾項基本訓練功夫的熟練掌握。這就是為什麼“學習型組織的各項修煉”至關重要的原因。

徐璐撰稿

附:本書目錄

第一部分 我們的行動如何創造現實……我們如何才能改變現實

第1章 “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杠杆……那我就能一隻手撬動世界”

第2章 你的組織有學習障礙嗎?

第3章 是系統的囚徒,還是我們自己思想的囚徒?

第二部分 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基石

第4章 第五項修煉的法則

第5章 心靈的轉變

第6章 自然的模闆:識别支配事件的模式

第7章 自我局限或自我持續的增長

第三部分 各項核心修煉:建設學習型組織

第8章 自我超越

第9章 心智模式

第10章 共同願景

第11章 團隊學習

第四部分 實踐中的反思

第12章 基礎

第13章 推動力

第14章 戰略與策略

第15章 領導的新工作

第16章 系統的公民

第17章 未來的前沿

第五部分 尾聲

第18章 不可分割的整體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