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并購指的是企業之間的合并或兼并。它起源于美國,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學者們普遍認為世界史上已出現過六次并購高峰。它們持續的時間段分别為:1897—1904年,1916—1929年,1965—1969年,1984—1989年,1991—2000年和2004—2007年。
近兩年全球發生的并購大案有:2007年5月1日,默克多旗下的新聞集團對外宣布願以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道瓊斯公司;2007年5月7日,美國鋁業公司決定向加拿大鋁業公司發起總價為270億美元的敵意收購;2007年5月8日,加拿大湯姆森公司向英國路透集團發出價值17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2007年11月8日,必和必拓向力拓發出價值1736億美元的收購要約;2008年2月1日,微軟宣布,将以每股31美元的收購價格收購雅虎的全部普通股,總價446億美元。
并購活動使全球的經濟資源得到了重新配置,使企業快速擴張,持續昌盛。經過多次并購浪潮後,能提高經濟資源的配置效率和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
從1993年深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起算,中國的企業并購僅開展了10餘年。研習他國企業并購的理論與實踐經驗,有利于我國企業優化各自的資源配置。北京大學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企業并購:邏輯與趨勢》一書可資借鑒。
本書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金融學教授Greg N. Gregoriou等主編。Greg N. Gregoriou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商業與經濟學院的金融學教授、金融學博士,是《金融衍生産品和對沖基金》(Journal of Derivatives and Hedge Funds)的編輯之一,同時也是《财富管理》(Journal of Wealth Management)、《金融機構風險管理》(Journal of Risk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他發表了關于對沖基金和管理期貨的文章五十多篇,主要刊登在《資産組合管理》(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歐洲經營研究》(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經營研究年刊》(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銀行與金融業》(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期貨市場》(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衍生會計學》(Journal of Derivatives Accounting)、《歐洲金融》(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和《資産管理》(Journal of Asset Management)等刊物上。Greg N. Gregoriou教授與他人合作出版的著作多達19本。
本書囊括了各國金融、财務和法律等方面的專家在企業并購方面的專題研究成果。這些專家均對國際并購方面的情況了如指掌,不僅有深厚的理論研究功底,而且在企業界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深谙并購中的各種技巧。學者們的研究課題新穎、思路開闊,抓住了并購中的前沿問題。本書注重最新并購理論與并購案例分析相結合,有大量的實證分析貫穿其中。内容主要涵蓋以下幾方面:
并購的動機——并購與資本市場股票走勢或管理層的市場擇機能力是否相關?究竟是什麼力量推動并購行為的發生?
并購的支付方式——現金支付、股票互換、混合支付三種并購方式的經濟學邏輯是什麼?
并購的效應——并購對目标企業和競标企業有哪些影響?并購對企業未來經營、企業價值、股東利益究竟産生了哪些影響?
并購的經濟哲學和經濟法學——通過美國反托拉斯并購法的發展,看并購監管的演化路徑。
并購套利——面對善意或惡意并購,現金或非現金并購,套利者如何去捕捉那瞬間即逝的市場套利機會?
并購分析案例——在本部分,讀者可以讀到銀行業、電力行業、天然氣行業、電信業的并購實例。
通過下面的兩篇論文,我們可以領略到本書的一些獨到之處。
“并購的驅動力——一種市場一經理人的理性框架”一文是Antonios Antoniou與他人的合作成果。Antonios Antoniou目前是英國德倫大學德倫商學院的院長。他研究的領域包括風險管理、衍生産品市場、以及衍生産品市場對基礎市場的影響、資産定價模型檢驗和市場異态、市場一體化、并購以及資本結構決策。在本文中,作者回答了哪些收購驅動力量對于我們理解并購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在并購活動的市場時機理論出現之後,近期的研究主要關注競标公司價值高估。然而,目标公司價值低估構成了估值偏誤理論的另一部分,它同樣重要,卻遺憾地被相對忽略了。本章因而對價值低估的情形進行了考察,結果證據支持以下結論:股票市場估值偏誤和經理人市場擇機能力是并購活動背後可能的驅動力量。
“并購套利概要”一文是Greg N. Gregoriou與他人合作的成果。在文中,作者這樣寫道:
并購套利并不是一個新的策略,早在格雷厄姆的經典著作《證券分析》(第三版)中對此就有明确的描述。華爾街的一些最知名的資本玩家已娴熟地應用這一技巧并獲得成功。例如,被譽為“奧馬哈先知”的巴菲特在他職業生涯的早期就多次進行并購套利,這一點可以參考他在1988年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投資者的信。随後,20世紀80年代,高盛的風險套利部門成為一個傳奇并為公司帶來了巨額的收益。最後但卻是很重要的例子,并購套利成為鮑裡斯基做出的許多交易的基礎,鮑裡斯基這個套利專家使“内部交易”這一名詞聞名遐迩。
雖然并購套利在過去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學術界對它的關注還不多。多數傳統的企業并購文獻似乎完全集中于并購給交易雙方公司股價帶來的影響。例如,會計分析師喜好利用企業并購前後公司毛利率、成本費用率等會計數據來研究企業并購所帶來的影響。他們還将企業并購後的财務表現與行業的平均水平相比較。時間序列分析通常假設資本市場有效,股票價值已經反映了影響企業未來利潤率的所有信息。這類分析将企業的股票價格與它們的“正常”水平相比較,研究它們的收益有多少應歸功于企業并購(并購後收購者的企業股價顯著下降,目标企業的股價顯著上升)。
直到最近,并購套利策略的盈利性等問題才進入金融研究的視野……然而,很少有研究涉及這種策略的核心問題,通過這些核心問題解釋社會大衆對并購套利的誤解——并購套利被看做是投機、巨額利潤、貪婪和公司爆炸性擴張的同義詞。
基于這些相關分析,在研究中,本文作者考察了并購套利策略以闡明套利者在兼并或接管宣布之後的行為方式。認為并購套利者在取得頭寸的同時賣空收購公司股票,從而進行套期保值。本文還提到并購套利者遇到的各種風險,并對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并購套利的收益情況加以總結。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正在為新一輪全球範圍内的并購浪潮拉開大幕,中國正在成為這一輪全球并購中迅速崛起的并購新力量,中國經濟自身的轉型也為中國本土的并購活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對于并購經驗還不是十分豐富的中國企業家和金融家來說,通過本書中不同國家的并購專家的經驗來打開并購的黑匣子,可以為中國企業家即将活躍展開的并購帶來參照,也為中國的金融家推動國際高水準的并購交易提供借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博士如是說。
無論是熱衷于擴大企業規模的企業經營者,還是對并購套利的理論與實踐感興趣者,本書都會使你獲益良多。
徐璐撰稿
本書的目錄如下:
第1章 兼并與收購:全球視野
第2章 并購的驅動力——一種市場一經理人的理性框架
第3章 公司收購中的意外事故與支付形式
第4章 論合并過程——以加拿大國家銀行為例
第5章 企業多元化:協同效應的成本與收益
第6章 并購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土耳其的經驗
第7章 股權收購條件下股票的價格波動
第8章 并購套利概要
第9章 跨國并購如何影響金融分析師的預測——加拿大股票市場案例分析
第10章 美國反托拉斯企業并購法的經濟分析
第11章 并購中的道德問題
第12章 股權互換在并購中的應用
第13章 銀行在本土并購和跨國并購中的表現
第14章 歐洲能源公司間的并購——國家巨頭與市場
第15章 過火的交易:殺手收購案例
第16章 中國并購的發展趨勢——縱觀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并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