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每月一讀——《思想者》

2008-11-25
閱讀:

《思想者》—查爾斯·漢迪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這次發源于美國的金融風暴,使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會感覺有點冷。一直在高速路上奔跑的中國經濟也有了放緩的迹象,珠三角等地方不斷傳來企業破産、停工的消息也不斷地刺激着大家的神經,加上中國股市和樓市的壞消息以及關于一些企業裁員的傳聞,等等這些信息都折磨着我們的神經和我們心情。但是換個角度看問題,這些也可能是好消息。它能讓我們慢下來去思考一些問題,去掉一些浮躁,放緩追求财富的腳步,去追求一些更有價值的人生。

當然也可反思這些年以美國标準所進行的一切改革。因此,本期導讀我們向校友們推薦查爾斯·漢迪著的《思想者》一書。查爾斯·漢迪著作等身,除了湛廬策劃系列中的《覺醒的年代》,《饑餓的靈魂》,《個人與組織的未來》,《工作與生活的未來》,《經理人制造》,《組織的概念》等等之外,還有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管理之神》。在二戰之後幾乎都是美國出身的管理學大師占據的管理學理論中,他是一個唯一的非美國主義者,你可以認為他是英國人,但是他認為自己是愛爾蘭人。《思想者》是他自傳體的回憶錄,回顧了一生中自己的成長和經驗,當然還包括他對人生、對組織、對教育、對資本主義等許多事物的思考。全書一共有18章,我們把每個章節中的一些精彩見解摘錄出來和大家一共分享。

在第一章“你确定嗎”大師用類似一種調侃的語氣講自己是誰,講不同版本的查爾斯·漢迪,并講解我們在現實世界中要同時扮演的各種角色,以及角色沖突。并告戒大家“不要為朋友工作,甚至不和朋友共事。友情非常珍貴,經受不起一點風險,工作和友誼要分得清清楚楚,别讓它們重疊在一起,因為隻有這樣,我們對彼此的感覺才不會變的混亂”(估計大師在中國就不會有這樣的感慨了)。

在這章中,他談到了“個性”,并提出“人生,就是對自己性格的探索。要是一個人,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擅長做什麼,那是何等的悲哀啊。人生之旅就像是攀登一個個性的階梯,在此過程中逐漸證明自己、發現自己”。這個階梯包括生存、獨立和奉獻。“奉獻不必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對很多人來說,最好的遺産是他們遺産就是他們養育的孩子。對另一些來說,則是他們從事的工作,他們開創的事業。還有一些人,則是他們拯救的生命、他們教導的孩子、他們治好的病人,甚至是他們修建的花園。說到底,後世能記得誰,關鍵不在于那人掙了多少錢,而是在于他怎麼花的錢。這個認識能叫人頭腦清醒”他如此平易地告訴我們生命的真實意義。

第二章,“愛爾蘭童年”,本章的記述幾乎是心理學家們做的關于“我們”和“他們”之間的聯想測試在現實世界的範本。因為,人們發現在對“我們”進行聯想的時候,出現的幾乎都是褒義詞,例如正義、強大、團結、友愛、有教養之類。而對“他們”進行聯想是出現的幾乎都是貶義詞,他們往往是奇怪的、邪惡、粗俗的。而任何一方,都為自己的行為的正義性編織了一套意識形态。可以區分我們和他們的包括民族、曆史、地域、宗教、國家等等。作者的前20年生活在愛爾蘭共和國,但是其族裔卻是英格蘭人,作者稱其為“盎格魯-愛爾蘭”人,這些人信奉新教,而愛爾蘭人信奉天主教。因此,作者的身份認同發生錯位,他自認為是愛爾蘭人,但是真正的愛爾蘭人不認同和接受他。作者後來求學和生活在英格蘭,但是作者自身不認為自己是真正的英格蘭人,他是雙重國籍。作者論述到“在新的土地上,你緊緊地抓住自己的根,你希望以此記住自己的身份。我心裡牽挂着愛爾蘭,但我的身體和情感都屬于英國,更确切地說是屬于歐洲。這并不太容易,但擁有雙重甚至三種國籍早就不是什麼稀罕事了,而且,我相信,随着時代的發展,各色人等不可避免地會在一起生活,越來越多的人會在出生地之外的國家生活和工作”看到這種論述,你還會對鞏俐等藝人們或者其他什麼名人放棄中國國籍而擁有外國國籍有什麼激烈的反感嗎?也許現在或者将來就在你所在的中國公司有大量的沒有中國國籍的員工,難道你就不能信任他們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古訓該是修改的時候了。

第三章,“希臘智慧”,作者大學是學習拉丁文、希臘語和哲學的,一篇什麼是真理的哲學作業,引發了作者的聯想。并引出柏拉圖、蘇格拉底等希臘先賢們的思想。作者認為“……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絕對客觀的真理。它完全取決于背景環境、觀察角度和初始假設。”“對甲來說不言自明的真理,對乙可能是徹頭徹尾的謊話”。“沒什麼理所當然的真理,光是這一點,就足夠把人變成習慣性懷疑論者了;或者,更積極地說,一個好思考的人。”學習過的許多知識細節作者都忘記了,但是他學會了獨立思考。我們是否也好好思考一下,我們目前當作理所當然的“真理”、我們的幸福到底在哪裡呢?

第四章,“婆羅洲之課”。這個章節記述了作者早期在殼牌公司工作的經曆。并對此進行了總結。“在婆羅洲運作任何事情的關鍵都是找到合适的人,第一印象有時靠不住”,為了佐證這個觀點,他還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我在倫敦商學院時候的一個同事,辭職去開餐館,六個月後再次見面,我問:能把你所掌握的團隊合作知識真正派上用場,感覺不錯吧?他的同事說: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人,你就根本用不上那套東西,而如果你沒找到合适的人,那也根本沒法用”。

同時作者還認為“殼牌教會我,學富五車一點也沒用。除非理論和實踐能結合起來,否則,用再多知識也是白費勁”。作者又指出,“光有經驗,不經過反思,同樣幫不上什麼忙”

合适的人、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經驗、反思,以上這三條應該是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了。寫到這裡我回想起一條毛主席語錄“在黨的路線、方針确定以後,關鍵是選幹部”,以及柳傳志的“定戰略、搭班子、帶隊伍”管理真谛。以上這些經驗是否能成為真理呢?

第五章,“金種子”。弗洛伊德把人們對你的早年影響叫做“金種子”。作者把倫敦商學院的校長JIM BALL稱之為他自己的金種子之一,因為“在我還沒有合适的證書、發表論文、出版專著之前,他就輕率地任命我為全制教授”。作者論述到,“通常,金種子不過是個偶然機遇,比如在生死關頭借到了一筆錢,重要的介紹或引薦,或是未經證明,就肩負起責任的機會”,“以行動或語言種下金種子,是你能為其他人所做的最令人愉快,甚至也是最重要的事”。你如果希望這個世界更加溫馨和和諧,那麼找機會感謝給自己金種子的人,也不要吝惜地播下你的金種子。

第六章,“商學院”。作者回顧了早期在美國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的學習,以及回國後在英國開展管理教育的過程。作者回憶到“從前英國有3種職業不需要資格證書,也不需要接受專門培訓:政治家、家長和經理人。不幸的是,這同樣也是3種最重要的職業。人們對管理的誤解尤其大,總以為隻要有壓力,人人都能做得到”,“當時的人們覺得,回學校學管理這種做法簡直不可思議。工商界原本希望按美國的方式,在大學裡建立商學院,可牛津和劍橋都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英國情景。1966年5月作者進入斯隆商學院學習,作者對于這段學習描述到“我逐漸意識到,管理一家企業或是任何組織,都更類似實踐的藝術,而不是科學。是的,和所有藝術一樣,的确存在一些有用的原則,但哪些方法最好是完全無法提前決定的。每次的情況都不一樣。參與者、行動目的、可用資源、限制條件,全部不同。”“它意味着獨創性、想象力和個人魅力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組織的世界并不像工程學裡的東西那樣鐵闆一塊,不能變通。一個組織就像是個小社會,所有東西都在變化,也必須變化”。學習課程結束後,“我意識到大多數東西我都知道,可我必須學過了才能知道。我并不是貶低這一段經曆。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悄悄積累大量屬于自己的知識。然而,大多數時候,我們并知道自己擁有它,它存在于我們的潛意識中。要讓它變的随時可用,我們必須動手把它拉到意識層面。而這,就是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帶給我的幫助”。

第七章,“安提戈涅的挑戰”。安提戈涅是個悲劇故事,在這部悲劇中安提戈涅被迫要在舅父(底比斯統治者)的命令和她個人的良心、她對神的職責中做出抉擇。舅父克瑞翁剛剛在城邦的權力之争中殺了安提戈涅的哥哥波呂尼克思,并下令說,不許安葬波呂尼克思,就讓他暴屍城外。對安提戈涅來說,這是要叫她哥哥永墜地獄;她的信仰,她的靈魂将不得安甯,複仇女神一輩子都不會放過她。安葬哥哥是安提戈涅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克瑞翁頒布的法令說,凡抗命者都要處死,而且,遵守舅父的命令,是安提戈涅作為公民的義務。她别無選擇,她必須做對得起自己信仰和哥哥的事,于是,她這樣做了;但是她也交出了自己的性命。作為職業經理人處在她的位置會選擇什麼樣的做法呢?“他們是否擁有如此堅定的信念,讓他們敢于違反命令,不管招緻什麼樣的後果?個人道德觀能戰勝合法的權威嗎?好人應該遵守壞命令、壞法律嗎?”這是作者的發問,作者也在擔心市場的壓力,他說“當市場變成一種迫使人循規蹈矩的壓力之後,是否有失其本意呢?”我們是該好好反思了,為什麼道德與倫理在面對市場的時候,勝利的總是市場,失敗的總是道德和倫理,是否隻有法律才能和市場進行抗衡呢?人的良知在面對市場時為什麼總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國内爆發的食品安全問題,是各個環節市場擊敗個人良知的一個注解。

第八章,“父親之死”。作者通過自己父親的逝世給自己帶來的震撼,反思自己人生的意義。作者寫到“我過着商業學者的迷人生活,坐着噴氣飛機滿世界飛來飛去,出書,忙,忙,忙,忙,盡我所能飛快地在事業階梯攀爬”。在接到父親中風消息,趕到家中的第二天,父親就去世了。“悲傷呀,我曾多麼喜歡父親,但是在家裡,我卻從不了解他内心的秘密”,在下葬的時候,有無數的人趕了過來,無數人們感謝他的父親,面對這樣的情景,作者寫到“突然間,我意識到自己從來不曾理解他。我問自己,要是我死了,有多少人會來參加葬禮呢?一條小小的訃告,就讓這麼多人放下一切事務,從各地專程趕來,消息流傳的速度一定很快。我的人生和工作對誰會這麼重要呢?我繁忙的生活和所謂的成就,跟父親所影響的這麼多人比起來,又算得上什麼呢?”,告别父親的葬禮之後,作者開始了新的生活。拿着隻有原來十分之一的薪水,就任聖喬治學院的學監。注意這個學院不再是商學院,她的職能是為神職人員晉升到高級職位做準備和在社會上探讨一些倫理道德的。

第九章,“家就是城堡”。就任聖喬治學院學監期間,它為這個組織的财務狀況發過愁,但是問題還是解決了。在這個期間,作者提出了組合式人生的工作概念。“越來越多的人,将被迫成為或選擇成為獨立工作者,把各類不同的事情、客戶和工作組合在一起”,“如今我們處于知識和信息時代,微型企業和獨立個人能有效展開運作”。

第十章,“聖邁克和聖喬治”。本章講述了作者就任聖喬治學院學監的例行工作,以及作者對自己内心活動的記述。“我是個文化基督徒,我沉醉于全英格蘭莊嚴的舊時教堂,沉醉于教堂裡鳴奏的音樂,沉醉于那裡舉行的儀式和那17世紀的語言,然而,我對藏在這些建築物背後的組織沒有太大興趣。組織或許必須存在,但太多組織變成了監獄,看守們隻重視自己的福利,毫不關心本該由他們照顧的人”,這使我想起德魯克的名言,“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顧客。”,看來大師們之間的思想是相通的。

第十一章,“組合式人生”。作者在49歲時候,開始脫離了所有組織,開始實踐自己的組合式人生,并用了7年時間才能作到收支平衡。這期間他完成了《組織的概念》,《管理之神》,并靠作培訓師,開培訓班等維持生活。離開了組織,你可以自由了,不用考慮看别人的臉色行事了,但是作者也寫到,你的周圍也會有這樣的人,他們“要是沒有同事,我不知道生活會有多麼寂寞。沒有人跟你讨論,再有意思的項目也沒意思了。沒有人為你慶祝,成功顯得無比空虛;沒有人安慰你,失敗讓人倍加沮喪”。

第十二章,“房地産買賣”。在本章節,作者闡述了對資本主義世界裡,企業所有權的疑問,以及在這個基礎上的企業文化。“我認為企業所有權的情況也沒有兩樣(即所有權屬于個人也屬于國家)。所有權能帶來激勵,激發所有者的雄心和活力。但在本質上,它依然是自私的。如果不尊重各方相關者的利益,話說的再好聽,用心再良苦,也不過放空炮”,針對衆多商業醜聞,他分析到“這不僅僅是什麼個人道德敗壞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個别流氓公司騙了幾十億的問題。是整個商業文化或許已遭歪曲。正是這種文化,讓美國人陶醉整整一個世紀;正是這種文化,認為市場是王道,股東永遠最重要,商業是社會進步的發動機;因此商業需求高于一切政治決策”“企業是為了什麼人,為了什麼目的而存在是病根的中心問題”“公衆所有的企業裡,最重要、最明确的需求是滿足理論上的所有者---也即股東---的期待。但是股東是真正的所有者嗎?更準确地說,他們大多隻不過是投資者,甚至可以叫成賭徒。他們全無所有者的自豪感和責任感”。作者還指出“企業不是房屋、土地,兩者最大的區别在于:企業主要由人構成,而衆所周知,人不應當為他人所擁有”。站在未來的角度看,正如國家限制房産、地産所有者的權力一樣,國家也正日益限制公司所有者對所持資産的任意處置權,使之符合更廣泛的社會利益”,“企業是社會的公仆,所有者固然是社會的一部分,但并不一定是最主要的部分”。你是否能從中讀出社會主義色彩,以及造成此次金融風暴的深層次原因呢?

第十三章,“廚房和書房”。作者為我們描述了将來企業的辦公空間的分配方式會發生改變。“未來的辦公室大概會像社交會所僅向會員開放,但會員沒有自己的空間。當然,還是會存在少量私人辦公室,使用者僅限于全天在此的人,比如會所的管理人員。這類房間一般都藏在後面。其餘主要房間各有指定的功能—就餐、閱讀、開會、玩遊戲,并向全體會員及其客人開放”。“雖然公共概念在我們的私人生活中漸受侵蝕,但組織正在往回走---重新建立由成員共享的公共空間”。

第十四章,“孩子的狗窩”。本章探讨了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問題。本章是如此開頭的,“你們英國人真奇怪,”一個荷蘭人對我說,“讓狗進屋,卻把孩子放在狗窩裡”。所謂狗窩,是指英式公立寄宿學校。表面上是公立學校,實際上是私立學校。作者在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之後,對教育提出了以下觀點;“孩子們學不會,隻能說明父母和學校沒點燃他們的興趣。我們必須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所在開展工作;必須從孩子們的立足點出發。而且孩子們始終都在學習,盡管所學内容可能不合我們的心意。”“人們可能以為家庭對十幾歲難以管束的孩子沒什麼影響力,但對孩子們來說,他們的榜樣,不管是好還是壞,都是一位有力的老師”。

第十五章,“家務事”。本章在回憶自己的家庭生活的同時,也提出了如何經營家庭。作者諄諄告誡我們;“在一個似乎越發支離破碎的世界裡,我們需要有個歸屬之地。組織不是合适之選----它們存在的時間不夠長,一旦用完了我們的技巧,就把我們給扔掉。鄰居們會搬走,失去聯系。太多的人際關系不過是露水姻緣—當時很強烈,可很容易消散。惟有家庭始終在,但需要你時不時地去聯系。未來必将證明,預言家庭會走向衰落的說錯了。家庭會改變形式,但不會消失。家庭很重要,但也需要營養。溝通至關重要,懷疑和嫉妒會在沉默中瘋長。我們抓住每一個機會進行家庭聚會,婚禮、節日、生日、周年紀念,甚至還有葬禮。實際上,隻要能讓大家聚在一起吃頓飯的借口就行。誰都知道,常在一起吃飯的家庭長長久久,美美滿滿”。

第十六章,“大師時期”。對于如何成為大師,以及對于成為大師之後的感想,留給讀者們自己去遊覽全書的時候去體會。我們把大師對如今管理的一些看法摘錄出來;“至于管理,它的行話超過了人們理解的限度,要麼是誇張的陳詞濫調,毫無意義;要麼就是冗長難懂,隻有少數專家才能破譯,……此外還有職業經理人、咨詢師、商學院、甚至加上若幹大師們介紹的新術語:流程再造、核心競争力、360度反饋……(你能想到的都被大師提了)……這些詞都是假冒僞劣的技術術語,目的在于把顯而易見的道理變個說法,顯得更聰明”。(天,果真是大師,這一稈子打下去要得罪多少人呀?)但是大師也有謙虛的一面,“什麼是思想呢?嚴格地說,我的大多數思想都不是原創的,關鍵在于我闡述思想使用的語句”。

第十七章,“帶着麥克風去旅行”。本章闡述了作者對全球化的一些看法。“市場确實有一種無情的力量。你不能把競争藏起來,也沒法躲過它。如果你不跟上它,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會搶走你的客戶。對你來說,這就是全球化”。世界真的變平了,雖然還有一些障礙,但是這些障礙和資本的力量比較起來是多麼不堪一擊。我們隻有行動起來,迎接挑戰,跟上時代的步伐。

第十八章,“人生七十古來稀”。本章作者思考人生應該給别人留下什麼?以及自己一生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并借用伏爾泰的名句“我所做的一切,是何等微不足道。但我去做這一切,卻是何等重要”。結束自己的回憶錄。

全書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它更像一本小說,但卻能讓你深刻思考。相信你會對她愛不釋手,一氣讀完,并有酣暢之感。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校友與發展辦公室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信息情報中心

張力軍執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