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創新不單單是平台企業自身創新,更需要激發互補者創新。那麼,平台企業應該采取什麼樣的策略,以激發生态互補者的創新行為?在消費互聯網時代,平台企業是主導者心态,采取開放吸引、自營打樣、數據賦能等策略來激發互補者創新。進入産業互聯網時代,平台企業需要轉變單邊主導思維,向“去中心化”治理演進,以此激發互補者創新,促進降本增效、業務增長和生态間協作。
王節祥、劉永贲、陳威如 / 文
消費互聯網時代平台企業激發生态互補者創新的策略
過去十年裡,消費互聯網平台從提供資訊為主的門戶網站發端,不斷進軍電子商務、社交網絡、遊戲文娛等領域,誕生了諸多知名的互聯網平台生态成長案例。從中,可以提煉出平台企業激發互補者創新慣常采用的三大策略(見表1)。
策略1:開放吸引策略
平台是一種多主體參與、開放共享的組織形态。平台開放就是要吸納更多的互補者加入,帶來更多平台可撬動和利用的資源、知識、能力等要素,滿足消費者需求。平台越開放,吸引的互補者越多,平台提供的産品和服務多樣性增加,平台内知識的多樣性提升,進而能夠促進平台生态中的交易和創新活動,帶來平台價值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并不是越開放就會越成功。過度的開放也可能會導緻同質化競争嚴重、協調成本過高等問題。
策略2:自營打樣策略
當平台無法吸引供方進入時,供需雙邊網絡效應面臨“冷啟動”困境,平台企業不得不選擇自營策略來增加供給,但是平台是一個基礎區塊,而不是直接的提供商,因此平台企業的自營策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平台希望通過自營“打樣”,激發互補者的進入和創新。以Google photos為例,2015年谷歌推出Google photos進入攝影應用市場,與平台未進入的娛樂類應用相比,攝影類應用出現重大創新的可能性增加了9.6%。
策略3:數據賦能策略
數據是平台最重要的戰略性資産之一,已經成為繼土地、勞動、資本和技術後的第五種生産要素。通過免費、補貼等“燒錢大戰”後,平台企業積累了大量數據資源,成為互補者開發産品和服務的重要支撐。數據賦能就是平台企業憑借自己所處的“基石”地位,将包含市場需求和用戶信息的數據資源賦能給互補者,為互補者提供一系列價值鍊增值服務(用戶畫像、趨勢預測等),促進互補者的疊代升級。
産業互聯網時代平台企業激發生态互補者創新的策略
釘釘平台與洛可可的共創案例,很具有代表性。作為國内重要的企業智能移動辦公平台,釘釘一直在尋求與各行業的頭部企業共創,開發特定行業的流程管理工具。洛可可是工業設計領域的龍頭企業,一直嘗試着向數字化創新設計企業轉型。從2014年構建訂單管理系統,到2016年成立洛客,開展共享設計師的線上運營。然而受限于技術能力、管理思維等,轉型之路可以說是舉步維艱。2018年11月,洛可可團隊參訪釘釘,雙方一拍即合,很快便成為戰略合作夥伴。此後,釘釘和洛可可通過實施數字化改造、嵌套式升級、多平台合作三個遞進策略,共同推進着設計服務行業的數字化進程(見圖1)。
階段一:數字化改造
數字化改造是互補者面臨的迫切痛點,是平台企業與互補者一起探尋降本增效的過程。對互補者進行數字化改造并不是簡單的IT系統升級,而是需要找出互補者生産方式、組織方式、工作方式等方面的痛點,提出針對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不僅要覆蓋價值鍊的生産環節,也要包括相關的輔助環節,有規劃地提升互補者組織架構的效率,逐步向技術架構、數據架構、管理架構深化,以實現在線化、透明化。比如施耐德電氣為漢威科技所打造的“透明工廠”。漢威一度存在管理滞後、庫存較高等短闆。通過對生産線上每個工位的觀察與分析,施耐德電氣為漢威提供了一套集成訂單管理、作業指導管理、執行與追溯管理等多個模塊的透明制造解決方案。不同系統的訂單數據、生産數據、客戶數據實現了端到端的貫通,使得漢威在生産管理上的顆粒度和可視化能力産生了質的飛躍。
類似地,對于洛可可内部的溝通協同難題,釘釘為其提出了組織在線和溝通在線的解決方案:一方面洛可可全員上釘釘,将管理過程中涉及的人員進行标簽化、在線化,以實現管理流程的透明化;另一方面借助釘釘強大的即時通訊與溝通群組功能,構建一個客戶、設計師、項目管理人員全程參與的标準服務作業流程(SOP),以實現多主體溝通行為的在線化。以人員和溝通的在線化為基礎,洛可可基本實現了線上運營,并且通過釘釘不斷沉澱運營數據,以此驅動企業管理方式的重組升級。對于釘釘而言,通過與洛可可共同開發行業數字化管理工作台,進入了新的行業領域,促進了平台産品的疊代。在此階段,洛可可雖然已經成為釘釘的行業共創夥伴,但它僅僅在開發工作台過程中提供一定的行業知識,無法為釘釘平台創造更大的價值。為此,洛可可開啟了與釘釘的進一步共創。
階段二:嵌套式升級
為了探尋新的生态價值增長點,平台企業需要與互補者聯手為用戶提供新的産品與服務,拓展原有平台功能邊界。嵌套式升級是指平台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與基礎設施,幫助互補者升維成生态子平台,攜手拓展新的服務場景與模式,探尋業務增長的過程。平台企業通過在已有平台中嵌入共生子平台,彌補了無法顧及或沒有關注的領域空白,連接更多的外部用戶加入平台。互補者則持續深耕所在行業領域,領跑細分賽道,形成網絡正反饋。比如全球蛙數字賦能平台,放棄強力推廣自身的“全球蛙到家”品牌,轉而為冠超市開發了專屬的“冠到家APP”。幫助冠超市實現了數字化升級,未來還将與“冠超市APP”一起打造區域性的同城生活平台。
類似地,針對生态中超過1500萬家的企業用戶以及潛在的設計需求,釘釘與洛客(洛可可孵化的平台業務,匹配外部設計師和設計需求)進行了更深度的合作。釘釘為洛客提供了平台用戶畫像、需求分析以及技術支持:一方面利用沉澱的運營數據,進行用戶需求分析,明确了洛客的業務開發方向;另一方面依托數字技術,幫助洛客對産品進行模塊化拆解,優化單一的設計服務。随着對用戶需求理解的加深,洛客的價值主張不斷升級,包括加入智能設計服務,提高設計效率;針對釘釘用戶特征,調整服務價格等。對于釘釘而言,以設計服務為切入點,攜手洛客共同探索服務市場。洛客升級成為服務市場業務子平台,嵌入釘釘生态,将洛客的設計師資源與大量的釘釘客戶設計需求進行對接,拓展了釘釘的業務邊界。此時,釘釘與洛客的互動模式從單方賦能轉向彼此深度需要,形成高互補、高依賴的關系。
階段三:多平台協作
跨平台的合作,能夠使企業在與多用戶交互過程中獲得的海量信息得到并聯,産生強大的網絡協同效應。多平台合作就是平台企業在與互補者維持深度合作的同時,推動互補者與多個平台生态尋求業務合作。互補者作為一個具備自主能力的新平台,通過與更大的平台生态展開合作,服務新的需求與場景,從而實現産業架構的重組,為各方帶來新的增長。
在第三階段,洛客依靠沉澱的用戶數據與積累的技術能力,孵化出“洛智能”闆塊,并與釘釘共同探索服務教育場景。同時洛智能将視野瞄向了更多、更大的平台生态圈,開始與阿裡雲、1688、南極人電商等多個平台探索業務合作,形成多平台協作結構。新的合作夥伴帶來了更多的用戶數據、需求場景,洛智能得以不斷開拓機器智能設計業務。對于釘釘而言,洛智能的跨平台協作,積累了更多的行業知識與技術能力,這些能力又能反向應用到釘釘平台。比如在釘釘拓展教育服務市場時,洛智能為學生用戶提供了智能頭像設計。
新情境下的平台演進
綜上,在消費互聯網與産業互聯網的不同情境下,平台企業激發互補者創新的策略存在差異,如表2所示。究其本質,消費互聯網向産業互聯網的發展并不是簡單的業務延伸,而是面臨“中心化管理”向“去中心化治理”理念轉變的挑戰。消費互聯網時代,平台企業通過去中間化,消除了橫亘在雙邊市場中的無效流程和環節,但轉而又形成了以阿裡、騰訊等為代表的新中心。在平台與互補者高度不對稱的權力結構下,平台企業單邊主導生态更新,互補者以被動适應為主,是一種“中心化管理”激發互補者創新的模式。在此過程中,就容易出現平台主利用市場勢力侵犯互補者利益的行為,例如“強制二選一”、“精準自營和分利”等,這也是當下平台經濟反壟斷的重要背景。
進入“慢熱”的産業互聯網時代,平台企業構建産業互聯網生态,需要與互補者的共創。平台企業很難依托補貼策略吸引互補者進入,而是要與互補者融合推進特定行業和領域的數字化改造。平台企業無法獨立提供垂直化的解決方案,而是要賦能互補者,幫助其升維為子平台,底層平台開發共性技術和能力,表層子平台滿足行業用戶個性化需求。為了大平台生态的持續更新,多平台間的協作十分必要,互補者與平台的角色模糊化,在不同的需求場景中轉換。由此可見,産業互聯網時代,平台向“去中心化治理”演進或将是必然趨勢,率先擁抱這一變化的平台将在未來的競争中占據主動。可以看到,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等新創平台正在響應這一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相對“中心化”管理,“去中心化”治理更能激發互補者創新,但又如何達到“中心化”所帶來的管理高效率,是這類平台需要平衡的新挑戰。
關于作者 | 王節祥: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阿裡巴巴産業互聯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劉永贲: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陳威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阿裡巴巴産業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來源 | 本文刊登于《清華管理評論》2021年5月刊,内容有删減
責任編輯 | 劉永選
郵箱 | liuyx6@sem.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