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構築國家競争新優勢:新型平台與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2023-12-12
閱讀:

構築國家競争新優勢:新型平台與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推動數實融合真正走深走實,已然成為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新型平台日漸成為服務于中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新型平台到底應該如何促進數實融合,并助力于中國現代化産業體系構建?圍繞這一問題,本文歸納了新型平台在賦能實體企業過程中遭遇的現實挑戰,并提煉出其促進數實融合的對策路徑,為緻力于新型平台建設的廣大從業者提供啟發借鑒。

 

/ 王節祥、楊洋、陳威如

 

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是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指出:一方面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另一方面也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為今後一個時期的經濟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即堅持以實體經濟為底座,以數字經濟為驅動力,通過數實融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可見,推動數實融合真正走深走實,已然成為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内在要求。

在此背景下,以雲計算、區塊鍊、工業互聯網系統等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型平台,日漸成為服務于中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平台是标準和協議的制定主體,掌握大量數據生産要素,通過數字技術賦能産業鍊各方主體轉型升級,深刻重塑實體經濟供給端與需求端的組織與流程,全面提升其生産運營效率,為産業拓展開辟新空間、新領域,是推動數實融合的關鍵戰略抓手。如何從構築國家競争新優勢的高度出發,謀劃此類新型平台服務于數實融合現代化産業體系構建的作用,成為黨和政府高度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

政策激勵下,業界掀起一番追捧新型平台的熱潮,工業互聯網領域最為突出。2022年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顯示,國内具備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平台數量超過150家,賦能服務實體企業更是超過160萬家。盡管如此,根據Gartner等專業機構評估,中國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領先平台與歐美國家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其産業基礎設施不健全、賦能應用場景不深入等問題始終存在。若想在世界舞台上占據一席之地,國内新型平台需要充分賦能實體企業高質量發展,在共赢過程中抓住時代趕超機遇,以此加快數實融合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構建。

那麼,新型平台到底應該如何促進數實融合,并助力于中國現代化産業體系構建?圍繞這一問題,本文歸納了新型平台在賦能實體企業過程中遭遇的現實挑戰,并提煉出其促進數實融合的對策路徑,為緻力于新型平台建設的廣大從業者提供啟發借鑒。

平台賦能實體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挑戰

哥本哈根商學院的馬林·約萬諾維奇(Marin Jovanovic)教授在國際期刊《技術創新》(Technovation)發文指出,聚焦産業領域的新型平台是區别于傳統消費互聯網平台的産業數字平台(Industrial Digital Platform),其核心内涵不是交易撮合,而是強調與生态參與方的共創和賦能服務。為此,識别新型平台賦能實體企業、促進數實融合現代化産業體系構建的現實挑戰,可以從産業數字平台的成長曆程來審視。此類平台構建過程往往伴随平台架構、平台服務和平台治理的協同演進,在不同階段有側重點上的差異。一般而言,産業數字平台在啟動階段的重點是構建具備數據搜集、分析能力的基礎賦能區塊;在擴張過程中逐步開發出更先進的平台服務,以此吸引更多客戶加盟生态;之後,企業會對持續擴展的生态系統采取有效治理策略,以疊代更新原有的架構和服務。

本文将産業數字平台的成長演進過程概括為冷啟動、規模化、生态化三個階段,并基于平台架構平台服務平台治理的分析維度來提煉平台賦能實體企業、促進數實融合現代化産業體系構建的現實挑戰。具體可歸納為基礎架構蓄能難、産業服務賦能難、生态治理聚能難三個方面(見圖1)。

圖片

 

新興數字技術與傳統業務的挑戰:基礎架構蓄能難

在冷啟動階段,産業數字平台的關鍵現實挑戰是如何構建具有賦能效用的基礎架構,促使數字技術與傳統業務深度融合。多數産業數字平台的初始技術架構并不完善,對傳統業務的賦能程度較淺,無法有效提升實體企業的生産運營效益。這背後的原因在于,實體産業的價值鍊環節更長且應用場景更複雜,需要豐富的行業經驗(Know-how)才能深入了解各環節下的業務細節。以通用電氣公司孵化的平台Predix為例,其創立之初的計劃是對工業領域實施全行業覆蓋的數字化轉型服務。然而,這一定位顯然高估了Predix沉澱行業經驗的速度。其研發的多數産品适合母公司,但對外部客戶的賦能效果并不顯著。數字技術與傳統業務的融合挑戰,會使得産業數字平台陷入無能可賦的尴尬處境。解決這一難題,有助于平台沉澱數智化的技術能力基礎,夯實産業基礎能力。

個性化需求與賦能效率的挑戰:産業服務賦能難

在規模化階段,産業數字平台的關鍵現實挑戰是如何高效賦能企業客戶,在滿足客戶個性需求的同時提升賦能效率。跨越冷啟動階段後,産業數字平台會選擇介入更多應用場景,以便跨行業吸納客戶,促進規模擴張。然而,不同行業的客戶需求高度個性化,更希望平台根據自身實際痛點開發定制産品和服務。合作雙方構建信任、開展共創是極為困難的。以華為賦能汽車行業為例。在2021年上汽集團的股東大會上,董事長陳虹表示:上汽不能接受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否則它就成了靈魂,上汽就成了軀體,上汽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裡。這番話從側面反映出汽車制造等領域的客戶往往具有高度的戰略自主性,對賦能平台會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因此,該領域的産業數字平台在賦能客戶時需要投入較多心血,從而制約了擴張速度。解決這一難題,有助于平台全面提升中國産業鍊供應鍊的現代化水平,提高數字技術利用率。

行業高度細分與自身資源受限的挑戰:生态治理聚能難

在生态化階段,産業數字平台的關鍵現實挑戰是如何激發整個生态的創新動力,與參與者攜手拓展生态價值。平台規模逐漸壯大,其介入的細分領域也越來越多,而有限的資源使平台難以繼續深入提供定制産品和服務。僅提供技術支持,不但難以滿足客戶的賦能期望,而且也無法激發他們的持續創新,生态容易陷入負反饋困境。以北京鍊家孵化的貝殼找房平台為例,其早年開放樓盤字典數據管理系統,給予加盟商品牌背書、客戶流量、信息标準化管理等支持,實現生态擴張。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産行情影響,貝殼加盟店的店鋪效益呈現下降趨勢,缺少新的生态價值增長點,競争擁擠問題恐将日益凸顯。可見,面對廣大生态客戶,如果産業數字平台的資源不足,又無法激發生态參與者的創新能動性,就很容易陷入第一曲線的發展瓶頸。解決這一難題,有助于平台激發産業創新活力,優化結構,并加速新業态、新模式的湧現。

産業數字平台推進蓄能”“賦能”“聚能的策略

面對基礎架構難蓄能、産業服務難賦能、生态治理難聚能的多重挑戰,我們認為,産業數字平台可以通過行業龍頭養育孵化、模塊化賦能設計、嵌套式平台治理等策略來更好地賦能實體企業,促進數實融合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見表1)。

 

圖片

解決基礎架構難蓄能問題:行業龍頭養育孵化

為應對基礎架構難蓄能的挑戰,産業數字平台可采取行業龍頭養育孵化的策略,來化解新興數字技術與傳統業務之間的沖突。平台借助行業龍頭企業深耕多年的業務經驗,對數字技術和系統逐步改造,使其更加契合傳統業務。全球蛙平台的孵化案例極具代表性。山西全球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球蛙)創立于2015年,是一家面向全國區域超市做賦能的科技平台,目前已服務全國約300家區域超市。全球蛙在服務母公司美特好集團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沉澱經驗能力,進而對外輸出,其演進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1:組織結構分離

改造數字技術的第一步,需要将傳統業務和平台業務進行分離,分别推進。對傳統思維根深蒂固的實體企業來說,接受數字技術是一項頗具挑戰的任務。全球蛙的母公司美特好集團難以有效應對互聯網浪潮沖擊。業績壓力下,集團董事長儲德群專門從外部邀請擁有豐富互聯網創業經驗的原冰加入團隊,擔任即将新建的全球蛙平台的CEO。原冰沒有從集團内部吸收人才,而是選擇外聘數字技術員工,從零開始組建團隊。在她看來,美特好的數字化轉型必須是一場始于内部的革命,原有超市員工雖然零售經驗豐富,但并不了解數字化浪潮的發展,難以對平台初期成長形成有效幫助。通過結構分離,全球蛙具有了高度自主權,可以盡可能地摸索業務賽道,積累賦能經驗。

階段2:高管團隊整合

在摸索業務賽道的過程中,可以适當通過高層整合來增進産業數字平台對傳統業務的理解。全球蛙在多個業務賽道上的嘗試均失敗後,團隊逐漸意識到,隻有對超市業務進行整體重構(而非簡單線上賣貨),才能真正實現效率提升,而這需要既懂數字技術,又懂零售業務,隻懂技術的全球蛙員工難以破局。對此,董事長儲德群調配領導班子,把美特好集團的運營負責人(在此之前是IT負責人)鐘道峰調配至全球蛙團隊。鐘道峰在美特好工作了近十年,從基層員工做起,具備對數字技術與零售業務的雙重理解,可以扮演平台與超市門店調和劑的角色。此外,儲德群還特地安排集團領導高層給全球蛙員工進行培訓、補課,加深他們對零售業務的理解。此番調度不僅提升了全球蛙團隊的運營效率,也促使集團舊人(資深員工)理解數字技術,讓他們逐步看到數字化轉型的勝利曙光。

階段3:數字系統疊代

借助行業龍頭企業的深耕經驗,平台得以開發數字管理軟件,有效提升傳統業務運營效率,并在系統疊代過程中實現技術與業務的融合。在加深對零售業務的理解之後,全球蛙團隊決定全力賦能美特好的超市業務,把美特好這一試驗田用好、用足,據此構建競争壁壘。為此,平台開始集中力量打造數字化新零售系統,并安排運營人員深入美特好超市一線進行産品試驗。通過實際觀察門店人員的業務流程,挖掘可疊代優化的項目反饋給平台總部。與此同時,美特好集團通過戰略會議制定決策,要求超市門店員工盡可能地配合全球蛙試驗。在母公司的協同之下,全球蛙的數字化新零售系統迅速升級,不僅顯著改進了美特好超市的整體業務流程,更是沉澱經驗完善了基礎架構,逐步開始對外賦能。

解決産業服務難賦能問題:模塊化賦能設計

為應對産業服務難賦能的挑戰,産業數字平台可采取模塊化賦能設計的策略來化解客戶個性化需求和平台賦能效率之間的沖突。平台将自身産品服務拆分成不同模塊,模塊之間通過标準化接口進行統一連接,使其能夠同時應對不同場景的複雜業務需求。樹根互聯平台的賦能過程值得借鑒。樹根互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樹根互聯)成立于2016年,脫胎于母公司三一重工集團,連續四年位列中國工信部發布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榜單頭部,同時上榜Gartner“全球工業互聯網平台魔力象限報告。其演進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1:天使客戶共創

在對外拓展早期,産業數字平台需要選擇具備輸出潛力的業務場景,與天使客戶進行深度耦合,共同開發出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解決方案。樹根互聯創始團隊基于三一重工過往的實踐探索經驗,率先意識到産品後市場場景的設備運維服務具備賦能前景。以三一重工的挖掘機設備為例,産品售賣遍布全國,一旦設備出現問題,企業工程師要奔赴各地進行維護檢修,由此造成的時間延遲使得客戶對售後服務的整體滿意度較低。在深入分析明确市場潛力後,樹根互聯決定拓展天使客戶。首先與湖南星邦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星邦智能)達成賦能合作意願。平台組建專門團隊進駐工廠,通過客戶痛點調研、實時數據采集,精準識别客戶産品設備的故障、問題,并形成全流程可視化的報表管理。在服務天使客戶過程中,樹根互聯全力投入,充分滿足其個性化需求,并且不斷優化,曆時一年半打造出讓星邦智能真正滿意的系統。

階段2:實現産品複用

在與天使客戶共創出個性化解決方案後,産業數字平台需要進一步考慮,如何将其轉化為可被廣大客戶接受的明星數字産品,實現産品複用。樹根互聯研發出智能設備運維這一明星産品後,努力在對外輸出的過程中提升産品的可複用水平。基于與星邦智能的共創經驗,樹根互聯正式對外推出根雲平台 1.0”,核心就是圍繞産品後市場服務場景,将智能設備運維的解決方案拓展複制給其他有需求的新客戶。例如,起重機行業的領先企業衛華集團采用了樹根互聯産品之後,通過在工作過程中挖掘起重機生産的異常數據,助力售後服務工程師及時、準确獲取故障處理方案。此外,随着樹根互聯進一步拓展國内外新客戶,面向産品後市場設備運維的數字孿生模型也在優化,模型參數不斷豐富,産品的可複用程度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階段3:沉澱共性模塊

借助可複用産品的開發經驗,産業數字平台得以從廣泛客戶需求中抽取出共性要素,并以此沉澱基礎能力模塊。這些能力模塊可以被重組調用,進而滿足不同行業客戶的個性需求。樹根互聯與多個行業的頭部客戶開展共創,挖掘出他們亟待解決的共性痛點。從中平台發現,相較于廠外的産品設備售後服務,廠内的智能制造需求更加普遍,客戶都希望借此推進工廠轉型、提升生産效率。圍繞這一共性需求,樹根互聯最終開發出設備聯網、數據采集、算法分析等能力模塊,并通過模塊組合形成産品後市場”“智能制造工廠等多場景解決方案,滿足絕大多數的客戶需求。例如,智能制造工廠方案就是基于設備數據聯網分析,賦能生産管理、流程管理和質量管理等價值鍊環節。樹根互聯将能力模塊統一組合為數字化解決方案,複制給跨行業客戶,以此實現規模化成長。

解決生态治理難聚能問題:嵌套式平台治理

為應對生态治理難聚能的挑戰,産業數字平台可采取嵌套式平台治理的策略,在資源受限的情境下,盡可能地激發細分行業内參與者的創新能動性。産業數字平台做底層技術支撐,生态參與者做表層應用,以此形成多層嵌套的全新治理模式。樹根互聯和卡奧斯COSMOPlat的案例都具有啟發性。與樹根互聯類似,卡奧斯COSMOPlat是海爾集團基于多年制造經驗創立的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平台,幫助客戶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開拓對外賦能的新業務。兩大平台的演進過程均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1:撬動生态資源

面對數字化浪潮,有能力的細分行業實體企業會看到潛在的轉型機遇,選擇成為大平台生态下的子平台,以此嘗試獲取可能的數字資源。傑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傑克)原本專注于工業縫制機械的研發、生産和銷售,産品遍布全球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看到數字技術賦能産品制造的潛力後,選擇與樹根互聯展開深入合作。樹根互聯為傑克提供設備接入與智能運維服務,包括大規模的數據建模與分析,助其從單一的縫紉機設備出售商轉變為成套智聯解決方案的平台服務商。奇瑞集團從汽車制造業起步,旗下子公司奇瑞汽車是國内最早突破百萬銷量的汽車自主品牌,通過與卡奧斯COSMOPlat合作,建設汽車行業首個大規模定制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海行雲平台,該平台在助力奇瑞集團轉型的同時,着手探索汽車産業鍊的最佳賦能方案。

階段2:智能服務集成

借助大平台生态的數字賦能,子平台得以升級原有的産品制造和服務水平,并捆綁成智能解決方案,提供給客戶。傑克在得到樹根互聯支持、升級智能化水平之後,能夠根據客戶需求,将升級後的産品組合定制化,集成為一整套智能解決方案。基于設備互聯,傑克為服裝行業的下遊企業提供諸如智能生産控制、流程控制優化、網絡協同制造等産品服務,有效提升服裝廠的自動化程度,解決客戶柔性生産、人力資源、産能平衡等實際問題。海行雲平台依托卡奧斯COSMOPlat的技術能力、生态資源,以及奇瑞成熟的汽車制造體系,通過集成形成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對汽車生産的過程和設備進行綜合管理,實現全流程追溯,解決行業普遍存在的生産及物流過程不透明、設備物聯程度低等問題。上述智能解決方案的開發,标志着傑克與海行雲平台的數字化服務能力逐漸成熟。

階段3:多層嵌套合作

在子平台集中對外賦能後,産業數字平台可以與生态子平台形成多層平台的嵌套架構,共同拓展生态價值。傑克構建起服裝設備物聯平台之後,一方面可以賦能經銷商,獲取終端客戶的開機動态和設備狀态,讓售後服務從被動變為主動;另一方面可以賦能下遊服裝生産企業,實現多類型設備的互聯和數據可視化,幫助服裝工廠精細化管理水平。海行雲平台賦能服務汽車主機廠、上遊零部件企業、下遊經銷商以及其他離散制造客戶,為其提供從原材料到成品銷售的全方位協同,并将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複制到多個細分領域,打造汽車産業的數智化新生态。進一步地,通過與生态夥伴的相嵌合作,樹根互聯和卡奧斯COSMOPlat可以激發數據和算法的規模效應,從而強化底層平台對業務價值鍊環節的智能分析,形成合作的正反饋循環。上述多層嵌套的合作模式能夠激發整個制造行業生态的創新活力。

中國經濟超大規模性特征對産業數字平台發展的影響

中國經濟超大規模性特征,是産業數字平台發展所不能忽視的重要情境。所謂經濟超大規模性,是一個經濟體依托超大規模人口、超大規模國土空間、超大規模經濟體量、超大規模統一市場四大因素所形成的綜合特征,直接影響中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一方面,經濟超大規模性使中國各行各業呈現梯度分布特征,增大了産業數字平台賦能場景的複雜程度。梯度分布是指中國行業特有的高度分割結構,最好的技術和最壞的技術、最時新的産品和最過時的産品同時存在于一個市場之中,即好的很好、差的很差。例如,永輝、大潤發等國内本土超市已經能和沃爾瑪等世界連鎖超市品牌比肩,但更多處于腰部的中小超市仍然在業績掙紮的邊緣;三一重工、海爾等制造業龍頭企業已經處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更多集群的中小制造企業依然裝備落後、效率低下。複雜情境使得産業數字平台不能完全照搬傳統平台的運營思路,必須依次克服蓄能” “賦能” “聚能的現實挑戰,才能真正了解整個行業的全貌,從而做好後續賦能工作。

另一方面,經濟超大規模性會影響産業數字平台的賦能路徑。在前期市場壓力下,行業龍頭企業是産業數字平台的首選合作對象。通過與龍頭企業共創,推進數字技術與傳統業務融合,以此完善基礎架構。例如,全球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母公司美特好集團的零售經驗輸入。進入規模化階段,産業數字平台又必須考慮衆多中小實體企業的差異化痛點,倒逼自身開發模塊化的賦能架構,在保證效率的基礎上滿足客戶個性需求。樹根互聯對産品進行拆解,從而形成通用的共性模塊。進入生态化階段,産業數字平台需激發細分領域生态參與者的創新能動性,聚力推動生态更新。傑克和海行雲作為表層的應用平台,充分發揮自身在行業細分領域的優勢。可見,産業數字平台的建設路徑并不是個人英雄式的獨奏曲,而是共創共赢的協奏曲

我國經濟超大規模性給産業數字平台構建帶來更大挑戰的同時,也更具有轉化為規模經濟、範圍經濟的優勢。因此,有必要利用好中國經濟超大規模性,不斷提升産業數字平台國際競争力,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服務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管理啟示

綜合上述内容,本文對管理實踐有如下啟示。

首先,産業數字平台建設要培養戰略定力,摒棄快速做大的流量平台思維,清楚識别賦能過程中的關鍵挑戰,逐步實現從蓄能、賦能到聚能的成長演進。聚焦産業領域的數字平台,其經營思路明顯不同于傳統交易平台,要謹慎沿用過往快速做大客戶規模的流量思維,秉持十年磨一劍的長期主義價值觀,培育戰略定力,與企業客戶展開深度共創。該過程需提前謀劃、敢于突破,并做好蓄能賦能聚能的基礎準備工作。在基本功紮實、客戶認同穩步提升的情況下,實現技術架構完善産業服務拓展生态創新治理的逐層演進,推動平台持續健康發展。

其次,産業數字平台賦能要始終堅持需求牽引、攜手共創,在快速試錯過程中找準解決客戶痛點的良藥妙方,采取諸如龍頭企業本土化養育、模塊化賦能輸出、千層糕式的相嵌合作等創新性舉措。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基于不同賦能場景快速試錯、不斷複盤,以此創新賦能策略。例如,在孵化産業數字平台過程中,可以借助本土龍頭企業多年沉澱的經驗,鼓勵技術員工深入基層一線,以此促進技術和業務的深度融合。此外,還可以借助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來抽取行業的共性需求,并配合模塊化架構進行模式輸出。當平台企業自身資源有限時,可以率先激發生态領先客戶的能動性,鼓勵領先客戶構建面向細分行業的生态子平台,形成相嵌合作。

最後,要充分利用中國經濟超大規模市場特征,躬身探索産業數字平台所在行業的全貌,并在賦能過程中貫徹協同共創思維,加快實現中國産業數字平台從跟跑領跑的跨越發展。中國經濟超大規模市場特征導緻各行各業情境高度複雜,為此産業數字平台更要沉下心,在幫助實體企業數字化補課的摸索中,逐漸洞察所在行業的獨特面貌,特别關注行業中腰部以下的客戶需求。同時,始終貫徹共創共赢思維,與行業龍頭客戶合作擴大業内影響力,與細分領域的中小企業客戶合作激發産業創新,在助力産業數字平台發展過程中,推動中國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并服務于數實融合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王節祥: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MBA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洋: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MBA學院)博士生

陳威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劉永選

來源:《清華管理評論》202312月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