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理論的發展:
從熊彼特時代到後熊彼特時代
作者:【美】埃裡克·馮·希普爾
譯者:陳勁、朱朝晖
時間:2021-3
ISBN:9787547317969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随着時代的發展,創新理論體系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從熊彼特時代逐步走向後熊彼特時代。經典著作常讀常新,而一些契合時代需求的新的理論,也值得我們去關注。阿姆斯特朗在訪問月球的時候說他的一小步就是人類一大步,實際上我們創新理論研究的一小步可能就是中國産業轉型的一大步。
什麼叫創新的後熊彼特時代?就是創新要重視用戶在創新中的作用,從傳統制造向用戶的轉型,有革命性進展,同時要向企業之外的跨界的創新者學習,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創新的效益。2006年,埃裡克·馮·希普爾教授在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創新要廣泛尋求創意,而不在企業内部尋求創意,要從領先的用戶,就是有創造力的開發者,特别是跨界的、外部的來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使得創新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局部的創新走向全員創新,面向互聯網時代,面向數字時代,面向大衆創新的根本轉型。希普爾教授的代表作《用戶創新:提升公司的創新績效》正是對這一觀點的清晰闡釋。
喬布斯是偉大的科研工作者,他事先感知了美術的重要性,從根本上改變了計算機設計的領域,同時也創造了智能手機新的場景,為智能家居帶來了新的革命性的進展。這個改變是很有革命意義的,也符合後續的經濟研究的理論分析和假設,比如諾貝爾獎獲得者菲爾普斯強調:創新來自于普通百姓的創造力,而絕非少數企業家,當然我們無意否認企業家的作用。在知識均衡發展時代裡,普通民衆、普通家庭有創造動力,這幾年網絡經濟、網紅經濟的興起,以及疫情期間中國經濟能堅韌不倒,就是發揮了草根創新者的作用;我們用航天航空的技術改造高鐵技術,這都是跨領域的創新,也是高科技領域對傳統封閉式研發的發展突破。
在不斷發展的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幫助下,用戶越來越善于為自己開發新産品和新服務,并采取多種形式把這些成果向他人無償公開。《用戶創新:提升公司的創新績效》這本書密切關注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系統,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詳盡闡述,解釋了背後深層次的社會和經濟因素。作者通過信息産品和物質産品領域的實例,提出制造商需要正視這一挑戰,重新設計自身的創新流程,把握其中的機遇,通過各種可能的方式如提供設計工具箱,參與這一偉大的創新變革。作者還呼籲政府調整有關政策,以消除用戶創新的障礙,發揮用戶創新對社會福利的積極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