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華經管學院主辦的“人文日新沙龍”第三期于5月24日舉行,錢穎一院長與清華校史研究專家黃延複先生展開了一場關于“清華四哲人”的對話。
黃延複1950年就讀老清華經濟學系的銀行專科,畢業後留校任教,1978年從事校史研究後,幾十年如一日研究清華校史,被不少人稱為”老清華校史研究第一人”,也被媒體譽為“清華傳統精神的守護者”。黃延複是國内研究梅贻琦教育思想時間最長、成果最多的權威學者,著有《梅贻琦教育思想研究》、《梅贻琦與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梅贻琦先生紀念文集》、《梅贻琦教育論著選》等十幾本和清華有關的書籍。
錢院長首先介紹了“人文日新”的内涵及邀請黃延複先生的初衷。他說:“百年校慶之際,正是反思清華百年辦學的好時機,一定不能錯過。反思的基礎是重溫那些被遺忘的往事,彌補由于曆史的原因造成的缺失。”
錢穎一院長對話黃延複先生
已經83歲高齡的黃延複從自己在清華求學的經曆開始講起,引出了代表清華精神的梅贻琦、陳寅恪、葉企孫和潘光旦四位“清華哲人”。黃延複認為他們是老清華的靈魂性人物,也就是标志性的人物,沒有他們中的任何一位,清華的曆史也許就要改寫。
在“細說”四位哲人之前,黃延複闡述了他所理解的清華精神,在他看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東西文化、荟萃一堂”都應該是清華的傳統精神。而所謂的大師,應該有“健全的人格,淵博的學識,深邃的思想。他又是學問家,又是思想家,還要有奇特的氣節。必要的時候他的氣節很奇特,别人做不到。”
黃延複先生
分别說起四位哲人,黃延複娓娓道來。梅贻琦是黃延複研究最多的一位清華“哲人”,也是他著述最多的一位。具有深厚的民主思想作風的梅贻琦深谙做校長的藝術,有人說“梅贻琦好像也不幹什麼事,怎麼就把清華治這麼好?”他對教授們十分尊重,并堅持學術自由的原則。這種辦學思想也是西南聯大能實現學術自由與兼容并包的重要條件。“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正是在這種指導思想的基礎上,沒有博士學位,甚至可能算不上大師的梅贻琦卻千方百計廣招人才,能夠把很多大師“弄”到清華,使清華園内人才濟濟,群星燦爛,有效地推動了清華學術和教育的進步。
現場
國學大師陳寅恪有四不講: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他在上個世紀20年代倡導,為人治學當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這句話流傳至今成為清華精神的基石。黃延複最佩服陳寅恪的大智大勇,别人不敢說的話,他敢說。
說起“中國科技的基石”葉企孫,錢穎一院長提到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23位科學家,有13位,超過一半都跟葉先生有師徒關系,或者是他的學生,或者是他學生的學生。黃延複說,歸根結底一句話,這些人,對我們自己的民族,對我們自己的人民負有很堅定的責任感。
而作為社會學家、民族學家、優生學家的潘光旦,曾是清華的教務長,也曾經是清華的圖書館館長,他所奉行的“中和位育”和當下的和諧社會與科學發展觀不謀而合。
思路清晰的黃延複老先生說起清華的曆史如數家珍,幽默的語言也引來陣陣笑聲。在現場的互動環節,有同學評論說今天的人文日新沙龍非常不尋常,黃先生确實是我們清華的“校寶”。
最後,錢院長發表感言,他說黃先生用自己一生的時間把這些曆史重新梳理,正本清源,讓後人能夠記住,同時也進行反思,我們都會受益終身。感謝黃先生讓大家重讀清華的曆史,更深層次地理解了清華傳統的精神。(供稿溝通辦)